民进党昨天举行2012台湾地区领导人初选第二次政见发表会,蔡英文及苏贞昌对两岸政策仍然打模糊战。台湾《中国时报》今天发表社论指出,民进党的这场政见发表会失焦凸显民进党仍无法集成提出一套务实可行的两岸政策。两岸关系走到这一步,民进党不能只有两岸论述而已,苏蔡还必须提出对两岸具体政策的态度。马英九当局近3年的两岸政策有目共睹,民进党没有“抽象”或“漫步在云端”的空间,必须说清楚、讲明白。
社论摘编如下:
民进党昨天举行2012党内初选第二次政见发表会,大家对3位参选人的两岸政策拭目以待。可惜的是,许信良虽然直指核心,一开场就切入ECFA、“九二共识”等重大议题,蔡英文及苏贞昌却仍然打模糊战,不是抽象式回答,就是回避问题,失焦的政见发表会凸显的是,民进党仍无法集成提出一套务实可行的两岸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民进党两次政见会中,苏蔡不再攻击ECFA,他们还为了谁主导两岸开放政策有一点小小的交锋。在首次政见发表会中,蔡英文一直到结辩才露出底牌,她说,民进党比国民党更有能力处理两岸事务,2000年执政后半年就推动小三通,2003年推动两岸包机,她更强调,要不是民进党2008年失去台湾的执政权,也会推动两岸直航。苏贞昌则显然不愿屈居下风,因此也在结辩时加了一句,“当时带着‘行政’团队的,正是我!”
坦白说,这若不算改写历史,也是某种程度的“昨非今是”。事实上,一直到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民进党当局都相当排斥两岸进一步扩大交流,甚至在两岸“三通”上路一年多,蔡英文在2009年仍然表示,“三通”影响台湾地区经济,直接冲击台湾地区失业。可以说,一直到不久之前,民进党仍视三通为居心叵测的特洛伊木马。
重谈这段往事,并不是要和民进党算老帐,事实上,如果民进党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参选人更务实理性,那是好事。务实的两岸政策,非哪一个党的专利,这是全台湾人民之福。只是,过去10年来,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充斥太多昨是今非、昨非今是的前例。陈水扁当局时代,就从“新中间路线”、“四不一没有”、到推动“公投制宪”,留下一页毁坏的转型史;而这次的苏蔡“转向”,不但谈不上转型,连两岸政策方向都说不清楚,这样的政策质量,若想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过关,未免太看轻选民的判断力!
两岸关系走到这一步,民进党不能只有两岸论述而已,苏蔡还必须提出对两岸具体政策的态度。2000年及2008年,民进党都只能空谈论述,在无穷尽的前提要件中打转,这些要件美其名为有效管理,其实经常是另一种形式的阻碍交流。
但是,马英九当局近3年来,两岸签订14项协议,除了“三通”,尚有经贸协定、两岸司法方面的联系与协作、食品安全及文化交流等;可以说,现状就是两岸全面交流,民进党执政后是要维持现状,还是全面翻盘,他们确实没有“抽象”或“漫步在云端”的空间,必须说清楚、讲明白。
民进党至少要说清楚,马英九当局任内推动两岸交流,他们上台后是否维持,最简单的作法是听从许信良的建议,凡是马英九当局任内的两岸开放措施,民进党“上台”后都“概括继承”。
就如许信良昨晚在第二次政见发表会时所说,不能否认的是,“九二共识”是非常有效的权宜机制,至少能做到搁置政治争议,让两岸能展开互利的经贸交流,民进党若不接受“九二共识”,是另有对案呢?还是真要承受两岸关系倒退的后果;民进党应该诚实的告诉选民,让选民做抉择时纳入考量,不能想要头过身就过,玩两面手法、骗选民过关。
民进党上次“执政”,两岸政策分数不及格,这次重头再来,两岸还是“罩门”,民进党别想靠着闪躲就轻骑过关。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