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一名女作家自杀身亡,据报道,原因缘于中学时代遭补习班教师性侵的心理阴影。台当局“卫生福利部”曾发布新闻稿呼吁社会大众重视性侵害被害人的心理创伤与身分隐私保护议题.
对此,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5日发表透视集文章指出,一位女作家的死,令人意外地,再一次暴露台湾媒体、政客嗜血的潜意识及劣根性。闻腥而至的媒体、教改团体,乃至百无聊赖的政客们,铺天盖地的“猎巫”过程,毫无怜悯或忌惮地,公开毁谤任何在圈子里稍有点名气的所谓“狼师”,全然无视于其间可能的违法疑虑。
根据岛内“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十三条,虽要求媒体、网络或任何人不得报导或揭露性侵案被害者之姓名及信息。但岛内这般嗜血、猎巫的表现,实际显露的,是握有传播权力的各种角色,彷佛都已迷失在追求自我利益的丛林,包括如何让书卖翻、抢夺节目收视率,甚至只为让政客增加曝光率,无情地消费已逝的受害者。
如此缺乏严肃性的公众讨论,自然是凸显著近2、30年,台湾岛内在利益挂帅、政党恶斗、名嘴横行,加上网络普及等各种乱象泛滥之后,视听大众早已麻痹于“破窗理论”中的投石乱砸,以及“汽球试放”下的真假莫辨,使得许多言语,在各式商业或政治场合,被包装以“来宾评论”或“选举言语”的轻浮外衣,最终造成专业知识的边缘化,以及没人需要负责任的无政府状态。
这实际就是“反智”,书商、媒体、借机丑化教师补习业的教改团体,还有忙不迭地来插花的政客们,都是共犯。大家用揪团方式,刻意要形成“三人成虎”的效应,以求确保“猎巫”行动能够悬疑,达到刺激大量消费的短期作用。至于言论纪律和责任等等理性议题,想当然尔,已灰飞烟灭于弹指笑谈之间!
台湾《联合报》5日也发表社论指出,女作家的个人遭遇是个令人不忍卒睹的事件,它也揭示了台湾社会不可告人的难堪风景。包括林家父母何以迟迟未就此案诉诸法律,传统社会讳疾忌医的风气如何作祟,年轻女性面对自己生命中的不堪而难以负荷等,在在是值得人们反省及讨论的事。遗憾的是,遇到颟顸的官僚,本末倒置的处理,却扼杀了社会的严肃讨论,反而任由肉搜、放话、谣言在网络上流窜,浪费了这个值得社会深度反省的机会。
在台当局“卫福部”要求外界噤声之际,却有议员和“立委”先后跳出来指名道姓向“狼师”叫阵,称要让对方身败名裂;但其操作,却把议题导向台当局标案涉弊。这种作法,或许是要加深外界对“狼师”的恶感,结果却模糊了事件焦点,使原本应受关注的性侵问题转为政商关系。与此同时,则有“立委”在“立法院”提案修法,要求补习班教师须改采“实名制”,否则即应予重罚。这些作法,其实都使得事件一再失焦,而模糊了性侵犯罪问题之本质,无助于社会大众的再教育与再反省。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