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卫生主管部门数据显示,与前年相比,岛内各年龄层自杀死亡率都下降,唯独65岁以上不降反升。台湾《新生报》10日发表社论指出,主要原因是年长者多有自尊心,不愿求助。垂暮之年的老人,最怕别人奚落他,疏远他,淡忘他,使他缺乏生存的安全感。社论直言,社会关怀老人是应该的,但老人也必须先建立起健康的身心,懂得照顾自己,接纳别人的爱。
社论摘编如下:
台北商界出名的林姓“现金王”独生爱女,突然从豪宅坠楼身亡,至今仍是一团解不开的谜。由于林女自杀动机众说纷纭,使自杀问题再度备受关注。
年轻人自残,让人不舍;老年人轻生,令人不忍。台当局卫生主管部门数据显示,岛内民众自杀死亡率去年首度退出10大死因,降至第11名,与前年相比,各年龄层自杀死亡率都下降,唯独65岁以上不降反升。主要是,年长者多有自尊心,不愿求助。台北市生命线协会指出,去年生命线及安心专线共接逾7万通求助电话,其中65岁以上长辈打进来的,只有150通,占总来电数的0.3%,这些机构一致认定:家人和小区要多关心老人,协助他们走出迷惘无助的病痛生活圈子。
前些日子,有两位长者因为“博爱座”跟年轻人发生争执,我们相信他们不是一定要坐,而是觉得这些年轻人目无尊长,且霸占他们的优先座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Maslow)早在人类动机分类中指出,人有被“尊敬需要”。人到晚年,这种需要会持续增强,他深怕自己逐渐被别人漠视,特别需要尊严,需要被敬重,以便找回失去的自我。
人老了,最怕3件事:一是孤独,二是多病,三是缺钱。当一个贫穷老人,孤单单躺在病床上,这时最容易万念俱灰,萌生自杀念头。他发现自己活得够久了,也不想牵累别人,不如一走百了,了却心头载不动的郁卒。诚如专家所说,老年人最大自杀压力来自健康问题。现在医学再发达,也救不了患有绝症的病患。
近年当局非常积极推动社会福利措施,对老年人更宽列各项补助经费,无奈高龄化情况愈来压力愈大,老年人口大量增加,社会资源显得有点短缺,许多人开始动起赚老人钱脑筋,像“老人往生互助会”,过去只有农村才有,现在已在都市生根,这种由老人们共组的一个会,一旦有会员往生,其它会员就缴出一笔钱,等于提供一笔丧葬费用给往生者家属。本来互助意味浓厚,可惜时下已渐次变质。老实说,人穷到连丧葬费都得预先筹储,显然生前已活得很辛苦,倘若再有一些意外打击,必然会痛不欲生,社会岂能袖手旁观,不对这些弱势老者伸出援手,表示关怀呢?
垂暮之年的老人,最怕别人奚落他,疏远他,淡忘他,使他缺乏生存的安全感。台湾地区自杀防治学会理事长李明滨在“世界自杀防治日”大声呼吁民众要积极建立关怀文化,关心长辈的身心健康,让长者更窝心,乐活银发生活。我们认为,社会关怀老人是应该的,但老人必须先建立起健康的身心,懂得照顾自己,接纳别人的爱,不要老觉得周围人在遗弃自己,一个越懂得自处的人,越受人欢迎,也越易获别人尊敬。
防治自杀应该重“防患”甚于“治疗”,亲友应事先为老人打好预防针,让他有强烈求生欲望,珍惜自己,也珍惜关怀他的人,子女万万不容弃养年迈父母,一旦家中老人自杀了,心中内疚将永难抹灭。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