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台湾从分的哲学到合的哲学

2017年02月10日 15:2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北书院山长林谷芳10日在《中国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说,《三国演义》提到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史哲学的总结,有它对中国历史兴衰分合的归纳。而说兴衰分合,中国原与欧洲不同。有书同文,有儒释道,就有“合”的不移基点;有地缘辽阔,有民族众多,就有因特色而产生的“分”的差异。“合”,不会合到没有地域特色;“分”,更绝不会分到背离中国文化体这根本的基点。

  这“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既是针对中国历史的归纳,谈分合,因此有其相对性。而就根底来说,台湾当前之处境正与背离这分合的原则有关。简言之,这些年,台湾尽从“分”的角度看事,将“分”绝对化,也就将自己逼入了绝境。

  “分”,在台湾,从历史而言,其实并非一般以为的,是来自被日本殖民统治导致的分离,因为在当时,百姓仍祭拜着自己的祖先,四合院有自己的堂号,看戏还是看演忠孝节义的传统戏曲,绝大多数人明白自己与日本人乃不同之民族。

  真谈“分”,在前,直接来自国共内战的分治;而这30年来,两岸多有往来,“分”,则由于自我意识的无限张扬。

  个人权益的觉醒一定程度标示着社会的进步,但一径以为个人先于社会,也罔顾了人自来就是群居物种的事实,而这群居并非如某些契约论者所言,只缘于后天之约定而已,它更基于如血缘、如文化等先天的联系,而这血缘、这文化在许多时候还可超越个体,个体甚至可自觉性地为群体牺牲。

  正因将个体的意识与权益绝对化,在台湾涉及所谓“社会进步”的事情,就都带有浓烈的这种色彩,于是,为自己争权益乃可以无限上纲,就这样,伴随着所谓的进步,台湾却就陷入了永无止境的个体权益之战。90年代的“垃圾不要倒在我家后院”就是个典型,其极致,在当时甚至可以说,只要谁有能力处理掉垃圾问题,谁也就可以当台当局领导人了。

  这样的个体权益之争,充斥各个领域,于是不同个体间就只存在着对立关系,却无共荣的可能,而即便不零和,折衷后的诸方也都满腹牢骚。台湾这些年社会浮动人心焦躁,老实说,就跟这自我意识的无限膨胀及一味追求“分”的哲学有最直接的关连。

  追求“分”,在小,是个人;在大,是团体;更大,就是整个台湾了。面对大陆,诸事皆一径地自“分”的立场着眼,从事实的分治、制度的分野,到社会文化种种的不同,总之,尽在“异”里谈自己的存在价值,其最终,竟不惜以割断文化脐带来证实自己的存在。

  这样的做法,正如同在社会脉络中将个人置于其他人际诸端的对立面来谈事情般,不仅罔顾事实,更将自己逼入无以转圜的险境,而以两岸目前之消长,此险境恐怕要较许多人想象的来得更快及更猛。

  “分”,尤其是绝对的“分”,是条死胡同,但30年来,台湾社会却就一直在“分”,其结果何只让自己在两岸中陷入险境,岛内的事务也治丝益棼,社会割裂,但即便如此,“分”的氛围却始终未见转圜,原因就在“分”已成上纲,已成习性。

  因“分”而致的困境,其唯一的出路,其实就是回到“合”的哲学,如何真的让台湾成为一个整体,又如何与大陆成为更大的整体,是必须好好去思量的问题;而这整体,其实可以无碍于自身特质的存在,若舍此不由,还一心要去追逐一种虚妄的自我独立存在,台湾恐怕就会走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中。

  其实,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何只是中国历史哲学的总结,它更是世事棋局的哲思领略、生命缘起的深刻观照。“分”,就只见自己的立场,分合一起观,才能领略世局原有其分合进退,才能看到生命缘起中的诸方相关,以此,你也才能处变局而不自伤。

  就因如此,尽管多年前曾为文谈及分合的哲学,仍愿再以此文提醒大家:让“合”成为未来台湾人的主要思维逻辑吧!也许就这一念之转,“回眸处,满目青山”,你才发现,让我们走入绝境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