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名嘴”成为“凭嘴”,只会“贫嘴”

2014年11月05日 09:3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名嘴”一词近年来在岛内可谓风评越来越负面。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评论指出,如今“名嘴”和演员几乎是同义词,天下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晚上八点以后,在新闻台游走一遍,同一张面孔,同一个话题,同一种论调。这已成所有名嘴的共业,那些兢兢业业、做足功课、备齐资料、立论坚实的来宾,被一并扫进尘埃中,最后结果就是劣币驱良币,让政论市场继续沉沦。“名嘴”成为“凭嘴”,只会“贫嘴”,政论节目及观众都是添薪加柴者。

  全文摘编如下:

  这些年,“名嘴”在台湾成为信口开河、危言耸听、造谣抹黑、政党打手的代名词,一部分是自己造孽,但是,一竿打翻一船人,是不公平的。

  名嘴的正式名称,应该是电视评论员,顾名思义是由学有专精之人针砭时事。要当名嘴并不容易,要口才、要专业、要外貌、要化繁为简、要立论精辟、要打动人心,如果还能幽默风趣,那就是上上选了。要符合这些条件,几人能够?目前台面上的名嘴,已是数十万挑一,但为何如此讨嫌?

  长期观察名嘴表现,有几个现象颇值玩味。

  1、名嘴和演员几乎已是同义词。演员照剧本演出,名嘴照脚本演出;演员背台词,名嘴背制作单位从网上抄来的数据,不再依照自己的专长提供评析,即便通告艺人尚且陈述自家管老公养小孩的经验,名嘴现在连这点真实都不及。

  2、天下没有他不知道的事,从外层空间到地心,从古文明到来世,天上飞的、海里游的,都是他的管辖范围,这类名嘴大多口条流畅、音调高亢、唱作俱佳,可是究其学历背景,专业距离要以光年计。

  3、以前有个拉链广告词是这么说的:“到处都看得到,虽然是个小东西”,把“东西”换成“名嘴”也适用。晚上八点以后,在新闻台游走一遍,同一张面孔,同一个话题,同一种论调(不,有时立场随节目丕变)。名嘴赶场作秀,原因不外人情和金钱,部分名嘴以此为营生,必须积极推销自己,实难苛责。

  4、老一辈新闻人最爱用张季鸾的四不勉后进:“不党、不私、不盲、不卖”,其实说白说穿就是:新闻人和司法人一样,要耐得住寂寞。放在现今,何其困难!

  名嘴不但涉入党争,更穿梭其间献策,甚至站台辅选;一旦政客吹捧、自认可左右政局,大头症立刻上身,对官员颐指气使,甚或拉帮结派,以名嘴领袖自居,为官员或政党牵线,抬高自己的重要性。

  虽然这只是部分名嘴所为,却已成所有名嘴的共业,那些兢兢业业、做足功课、备齐资料、立论坚实的来宾,被一并扫进尘埃中,最后结果就是劣币驱良币,让政论市场继续沉沦。

  “名嘴”成为“凭嘴”,只会“贫嘴”,政论节目及观众都是添薪加柴者。

  曾几何时,政论节目不再追查真相,不再查证事实,不再说“某先生说的我们保留,因为没有查证”,不再有错就认,不再介绍来宾专长,证实他有资格评论解析;制作人员在网络中上穷碧落下黄泉,把网络小说当真人实事,让照本宣科的名嘴成了笑话;只要某位名嘴激情演出,让收视率多出一丁点,第二天就加码演更大;政论节目不再以论点服人,却要来宾拼演技,而且这条路目前看不到回头的迹象,不定哪天会闹出更大笑话。不过也无所谓,台湾社会理盲健忘、嗜血激情,正好是这类节目大补丸,不久后一定可以看到更夸张的政论节目,成为新宠。

  媒体环境恶质至此,要大声为仍然坚持信念的媒体人加油,请一定要耐住寂寞,守住应守的道;也要恳请观众,当你们对“名嘴”百般不屑的时候,请记得鼓励专业的媒体人,让他们有勇气维护最后的良知。(作者为资深电视媒体人)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