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前镇区“中油”储运所28日输送精炼树脂液到依靠在高雄港的一艘化学轮时,外漏精制树脂液,晚间味道飘散,附近区民众闻到类似浓烈油漆味后头晕、呕吐,逾千人纷纷到医院求医。这是继上月初高雄前镇区发生气爆事件后,高雄地区又一重大工业事故。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评论说,虽说没有造成人命伤亡,但令逾千居民的身体健康受损,非同小可。高雄市接二连三的工业事故突显了这座工业城市存在诸多工业安全隐忧。
评论指出,早期的高雄因拥有优良的天然海港,渔业鼎盛。上世纪60、70年代,台湾开启十大建设后,高雄也逐渐转型,成为南台湾举足轻重的工业重镇。高雄知名的工业企业包括:“中国石油公司”、台湾机械公司、“中国钢铁公司”、“中国造船公司”、大林火力发电厂等。知名大企业进驻高雄,带动当地中下游石化产业蓬勃发展,也使高雄成为工商大都会。不过,工业企业林立,各种污染及工业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为高雄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
评论认为,高雄气爆事故的原因之一固然是因为发生丙烯外泄的管道长年缺乏维护以及因穿越地下水道而导致腐蚀生锈、出现破洞,但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救援工作出现严重疏忽,而失去避免惨剧发生的“黄金机会”。在当晚事发现场住户报警到发生连环爆炸的3个多小时里,高雄市区不同路段都有人报案发现不明气体,9点多也有人发现水沟冒出白色泡沫,后来水渠盖还被炸飞。对于越来越严重的情况,高雄市政府却没有人对这些资讯进行综合整理及研判,当然更没有及时划出封锁线和疏散民众了,因而错失宝贵的应变时间,也使多名在现场协助救援的热心民众枉送性命。而高雄市长陈菊“不准回埋管道”的命令,势必增加马路上运输石化气体的槽车数量,倘若槽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台媒批评陈菊在盛怒之下作出的决定,既不理性,又不专业。此外,在上周的泄漏精制树脂液事故中,“中油”本应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通报相关单位,但却迟了1个多小时才上报,使相关单位未能及时通知附近居民疏散,造成逾千人不适。
评论指出,高雄发展工业已超过半个世纪,但当地对工业事故的应对却如“新手”,让人诧异。高雄市应借早前的气爆事故,彻底整顿市内的工业安全漏洞,提高应对工业事故的技能。在高雄执政了8年的市长陈菊责无旁贷。但她近日“这一爆难道是我政治生涯的结束?”的心底话暴露了其在气爆事件中担忧的只是自己的政治前途,这让多年来支持陈菊的高雄民众情何以堪?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