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很没有人性的环境中,我始终保持我的人性”,台当局“行政院长”江宜桦在接受民进党“立委”陈明文“质询”时脱口而出这句话。台湾《中国时报》27日发表社论指出,“人性说”道出许多被黑心食品、黑心商家、黑心政客搞得人心惶惶的大众心声,先不说政客“只问立场不问是非”,近年商界不断爆出黑心食品,不也是失去人性到令人心寒吗?
社论摘编如下:
“在一个很没有人性的环境中,我始终保持我的人性”,台当局“行政院长”江宜桦在接受民进党“立委”陈明文“质询”时脱口而出这句话。当时陈明文强硬要求江宜桦为“毁宪乱政”道歉,江宜桦却严词拒绝。想必这句话在江宜桦脑中盘旋已久,才“一吐为快”。暂且不论政治立场如何,“保持人性”这四个字,肯定让许多人心有戚戚焉,台湾政坛鲜少人性已久,先不说政客“只问立场不问是非”,近年商界不断爆出黑心食品,不也是失去人性到令人心寒吗?
人的可贵在于人性,基本人性就是普世价值,其实并不复杂难懂。中国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人“你要别人怎样待你,就要怎样待人”(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讲的就是人性。对党同伐异的政客、唯利是图的生意人来说,设身处地或许很困难、将心比心挑战也太高,转一个方向思考,简单的检验标准就是:说一句话、做一件事之前先想一想,假设别人这样对待你,你能够接受吗?
如果今天“行政院长”是民进党籍,在野党以强硬的态度提出质询,却只是为了一个有争议(其实是莫须有)的指控,甚至不惜拖垮整个社会的发展,这种政治焦土策略,民进党能够接受吗?如果那些卖假油、假面包的商家,想到这些东西自己家人也会吃进去,亲人子孙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也会受到伤害,他还做得下去吗?
江宜桦引述“人性”,并据此拒绝道歉,政坛终于出现了有肩膀、有勇气说“不”的政务官,有识之士莫不感到庆幸。但更深层的思考应该是:社会是否已经对“失去人性”的乱象姑息、认命太久,甚至已经习惯、麻木了?江宜桦提到“在这个没有人性的大环境中”,大环境固然指的是政坛,但放大来看,整个社会不也是如此吗?作为人,无论政治立场蓝绿、无论社会阶层高低,做人处事的基本要求应该相同,所作所为、所是所非应该符合人性。
“科技始终来自人性”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表示科技产品研发制造也许是理性的计算,但产品的设计行销却必须融入感性,因为产品终究供人使用,必须考虑人的需要,因此需要满足人性。高科技公司已理解,单纯的技术突破无论多么眩人耳目、多么稀奇酷炫,如果不能回应使用人的需求,终究难以得到市场认同。
可叹的是,科技业已知道要回归人性,但“管理众人之事”的政治人物却早已忘记人性;比较残酷但写实的说法是“或许政客早已忘掉自己也是人吧”,因为不尊重自己为人、抛弃了自己的人性,政客的行为就成了亨利.亚当斯密所说的“散发有系统、有组织的恨意”。英国政治学者约翰.麦克里兰(J.S. McClelland)提到政治的作为时说:“其实我们并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只是想从非理性中解放出来。”在日日为鸡肠鸟肚琐事争斗不休的台湾政坛,想实现这个卑微的希望,看来困难重重。
德薄者志轻,在一个缺乏以基本人性自我约束的社会里,黑心食品、黑心商品、黑心政客……,黑心的一切,只会更多、只会更加层出不穷,因为“黑心”事件层出不穷,黑心商品不是个案,早已成为遗忘良心、失去人性、道德集体溃散的社会现象。
在这样的氛围里,当江宜桦说他始终保持自己的人性,或许会激怒“质询”他的“立委”、甚至整个在野党,但多么盼望朝野政治人物能够记住这句话,并回想自己从政的本念。相信没有人愿意当自己有了权力与影响力时,反而失去自我,成为社会乱源。别忘了恶念恶行如回力球,一旦抛出,迟早会回应到自己身上。
“人性说”道出许多被黑心食品、黑心商家、黑心政客搞得人心惶惶的大众心声:是的,我们的要求不多,只希望人人本于良心、回归人性。期盼在一片混浊的世道人心中,不论在哪个岗位、扮演哪个角色,都能勉励自己找回人性初心。人说,台湾最美是人情,不是吗?人情是什么呢?人情就是人性本善正面能量的集体呈现。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