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东坡在往台湾的路上

2012年11月16日 08:13: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苏东坡像》(中国画)王 震作

  “文章自古说三苏”。于今,关于“三苏”,我们又能说出多少呢?就算传世最久的苏东坡,除了“明月几时有”、“大江东去”、“十年生死两茫茫”,我们还能再说些什么呢?

  1101年,苏东坡离开这个世界,911年了,他的确走得太远了。但近日的台北,有一个夜晚是属于苏东坡的,有一座舞台是属于苏词的。台北的艺术工作者把这个晚上命名为:东坡在路上。以此,召唤坡仙的到来。

  台北

  这一夜召唤东坡

  东坡在路上

  和童仆和一匹驴

  和飘忽的风烟窸窣的草业

  来不及与家人道别

  他

  望进地平线露出

  黑砚的颜色

  ……

  舞台上,台湾诗人陈义芝朗诵自己的诗作《东坡在路上》,并在如话剧般布置的书房里与这台文学晚会的导演陈怡蓁谈论苏词,引导观众走进东坡的生活与境界。

  3年前,诗人陈义芝应邀到加拿大参加研讨会,随身带了《东坡乐府》翻阅,有感而发写了《东坡在路上》。这首诗被台湾趋势教育基金会执行长陈怡蓁读到,激发了她的创意——办一场苏东坡的文学晚会,就叫“东坡在路上”。

  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苏词的世界,给观众一场真正的晚会而不是朗诵会,陈怡蓁放弃诗词就要朗诵的形式,而是用南管、昆曲、流行歌曲、书法、舞蹈、多媒体声光电等多种形式,表达苏东坡与苏词。

  在3000多首苏东坡诗词中,晚会精选了24首,用南管、昆曲表现《前赤壁赋》、《临江仙》,邀请知名歌手殷正洋演唱被邓丽君唱红的《水调歌头》、《念奴娇》,请书法家游国庆上台即席书写苏词,让观众随着笔墨的流动体会“身如不系之舟”的潇洒酣畅。

  晚会结束时,所有参加表演者轮流朗诵现代诗《东坡在路上》,陈怡蓁坚持以现代诗压轴,想表达现代人对东坡的理解与传承,“这才是对苏东坡最深的敬意!”。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