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台语”不过是方言 “国语”无可取代

2011年07月22日 09:0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新生报》针对“国语文”和“台语文”之争发表社论文章。社论指出,目前岛内拥有统一的文字和语言,且“台语文”欲求普及明显具有局限性。文字创新影响生活必定带来不便,这就不单单是文字的问题了。社论直言:现在流通的“中国语”,代表的就是岛内语言及文字,不应以方言替代“中国语”,以自制拼音文字代表中文,此皆本末倒置做法!

  社论摘编如下:

  作家黄春明5月到台南以“台语文书写与教育的商榷”为题演讲,遭到台湾成大副教授蒋为文高举大字报呛声,两人几乎发生冲突。此一事件除了显示“中国语文”与“台语文”之间的分歧及争辩仍未停止外,即使“台语文”本身也有不同见解与矛盾,实在引人忧虑。

  目前岛内拥有统一的文字和语言,但在“本土意识”抬头下,“台语文”也逐渐显示其重要性。80年代初期发生的现代诗论战,以及1977年的乡土文学论战,表面上系一场文学发展方向的争辩,事实上另有深意,陈芳明在其《后殖民台湾》一书中便指出,“乡土文学作为论战的议题焦点,一方面凸显台湾本地文学长期受到贬抑与压制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台湾作家追求自我认同与自我定位的努力”。此部分系借文学上的论战,彰显出“本土意识”的抬头,其后“台语文”力争其应有地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台语文”欲求普及有其局限性。作家余光中便曾对“台语文”的发展提出不同看法,他说“台语并非台湾土生,而是源自中原,行于泉、漳。英语书写而为英文,作家用以创作文学。台语并无与其相应相生之‘台文’,台语迄今只是一种方言,有其音未必能写出其字,有其字亦未必能普遍使用”。虽然余光中的看法未必能为提倡台语文者接受。

  语文问题争辩一时不会有定论,我们也不愿自此一角度切入。不过如果语言上的各自坚持,甚而文字上的另创新意,一旦影响到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却不能不加关心了。现在街头上竖立的许多招牌,往往夹杂注音符号、英语拼音,或者用中文书写必须以台语发音念出来,才能知道其正确意思。这种现象非仅使外来客看得一头雾水,即使本地人也要脑筋急转弯才行。语言文字在正式修订前,具有统一及实用性,不应该人人变成仓颉创造文字,此种现象可说举世罕见。另外,现在许多大众运输工具中,往往用4种以上语言(中国语、台语、客语、英语)播报站名,自便民角度固无可厚非,但若自语言统一性言,似乎也太过繁琐缺乏一致性。以今日台湾教育普及性言,有几人听不懂中文?若说不播报何种语言,就是对某族群不尊重,似也太政治化。再者以台北捷运言,几乎两三分钟就到一站,4种语言重复播报,实在扰人至极!

  使用中文与语言,有其历史性及实用性。英文虽已具世界性,但以英文为母语的人口不过4亿,中文则达10余亿人。现在流通的“国语文”,代表的就是岛内语言及文字,不应以方言替代“中国语”,以自制拼音文字代表中文,此皆本末倒置做法!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