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上旬开始,海峡两岸万名青年大型交流活动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地相继展开。体验中华传统文化项目,开启“根脉文化”寻访之旅,参与主题联欢活动,举办学科研讨会,两岸年轻一代的交流互动呈现出“流火七月”般的热络与活力。美国《侨报》近日发表文章指出,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两岸携手的大气魄、大手笔来完成,这也要求年轻人敢于直面两岸现实议题的挑战。
文章说,自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与胡锦涛总书记达成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之后,不仅催生了“两岸青年论坛”,也推动了此前民间主导的“海峡青年论坛”,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民间交流平台。两岸青年的交流,呈现出常态化、制度化、多样化的趋势。他们相互之间正走得越来越近,理解也不断加深。
西方知名战地摄影师卡帕曾说,“拍得不够好,是因为离得不够近”。同样地,两岸民众存有隔阂与误解,也是因为“离得不够近”。通过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聊一聊、辩一辩的方式,不仅唤起了双方对“血同源,书同文,语同根”的文化共鸣,也有助于在思维碰撞中达成新的共识与理解。
汉字书法篆刻、藏族唐卡绘画、甲骨与石刻传拓、传统茶艺表演,传统项目的研习拉近了台湾青年对大陆的感情;创作推介、航天交流,让台湾青年加深了对同龄人优点的感知;而大陆领导人与台湾青年唱歌跳舞“打成一片”,细雨无声般赢得台湾青年的接纳与尊敬。
这些共鸣话题的开展,无疑令两岸青年的交流“更深入,更细致”,不过,两岸之间争鸣话题的缺席,却令交流少了一份锐利和智慧交锋的享受。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两岸携手的大气魄、大手笔来完成,这也要求年轻人敢于直面两岸现实议题的挑战。两岸交流平台为此可多鼓励学子探讨在“统一议题”上的态度差异,并提出建设性、创造性建议,培养年轻人对当前真实政治语境的认知。这无疑会令青年一代对两岸未来产生更强烈、更自觉的关注。
宋庆龄曾说:“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实现海峡两岸的愿景,还须两岸青年的大智慧与大作为。“推动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归根到底要靠青年”。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