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冰冻女婴”的犯罪嫌疑人夫妇的落网,托婴给这名“卢老师”的父母这才发现,亲手托付照顾爱婴重任的对象竟然是一对通缉犯。这个情节势必让众多同样透过网络寻求“亲职外包”的家庭同感惊愕,还有多少不合格的保姆正在网络上招揽生意?
台湾《联合报》今日就这个悲剧发表社论说,悲剧发生后一定有反省与质问。近年来,在岛内历次的保姆虐童、托婴猝死事件之后,总跟着“如何挑选好保姆”的撇步教战,似乎意指是父母“识人不明”、“所托非人”,才导致这些意外的个案。事实上,保姆、托育难题绝不是个别家庭的责任,而应是台当局及整个台湾社会的共同承担。
根据台内政主管部门统计,台湾去年出生人数首度跌破20万人,创下历年新低。在当局力挽“少子化”的狂澜时,更该检视这个社会提供父母怎样的育儿资源?亲职与工作之间,如何能够两全?
这真是天下父母最惊惧的噩梦:死亡的宝宝由不称职的保姆像废弃物般置于门口的塑料箱里,本该柔软的身躯竟然在冰箱冻成“像棒冰一样”。冰冻女婴才3个月大,但父母却选择24小时寄放保姆家,选上的也是托儿价码不到一般行情一半的廉价保姆。可以想象,年轻的劳工双亲可运用的育儿资源不多。是怎样的原因,让新生婴儿父母必须违反常情地选择“全日托”式托婴?
社论说,台当局近年对托育政策的着力,包括“小区保姆系统”、育婴假、近日刚通过的育婴留职停薪津贴,相对于台湾人民的托育困境,只能说这些美意皆是“看得到、吃不到”。以实施了7年的育婴假来说,根据统计,劳工请育婴假的比率只有3%,56%的企业未提供育婴假申请,能申请育婴假的妇女倒有16%选择自动离职。敢享受育婴假美意的,只有铁饭碗的公教人员、公营事业员工。刚上路的育婴假津贴只怕是同样状况,有多少人敢提出育婴假,还要六成薪的津贴呢?
育婴假既形同虚设,新手父母若在意收入就得重回职场;托儿问题就接踵而来。若家中长辈无法代劳,在缺乏“公共化托育”的台湾,就只能求助保姆市场。
近年台当局委托民间团体在各县市设立了56个“小区保姆系统”,协助保姆接受训练、取得证照,并在媒介给父母后负责督导。合格保姆的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接受急救训练且投保第三人责任险,降低婴儿猝死的职业风险,实务上也有保姆当场施行婴儿CPR,救回小生命的例子。
社论指出,台内政主管部门一心想推动“保姆证照化”,去年4月起开跑的“托育补助”,还将“补助”与“保姆管理”、“父母就业”绑成一串,年收入150万以下、且就业的夫妻须托用“小区保姆系统”的合格保姆才能领取每月3000元的育儿补助。但拖着“保姆管理”、“父母就业”的儿童福利终究是走不远的。
台内政主管部门原本估计,全台约有4万名幼儿有托育需求,领有保姆执照人数已达5万5千多人;但如今检视成果,进入小区保姆系统的合格保姆仍只有1万3千多人,可见诱因不足;不论家长多么希望领这3000元补助,还是有2万多个宝宝找不到合格小区保姆,发出的补助不到预算的一半。更多家庭只好舍弃津贴,改找廉价的无照保姆。“卢老师”低了一半的价码是比3000元补助更实惠,难怪众多非典型就业、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父母会趋之若鹜。
台内政主管部门今年3月已将“儿童教育及照顾法”草案送进“立法院”审查,明订居家式保姆的各项规范,虽然条文仍有争议,却是管理“无照保姆”的第一个法源依据,应是全面提升托育质量的另一个起点。社论最后呼吁,在台湾生育率不断下滑的困境中,台当局更有责任要让台湾成为一个适合生养小孩的地方。生得起,也要养得活!
[责任编辑:王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