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经济

切割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台湾活水何在?

2015年02月26日 14:5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中国时报》25日发表社论说:2016台湾“总统”选举,绿营的经济战略充满迷思,如不能在1年内做出务实调整,一旦胜选,台湾经济将陷入极不确定状态,恐非民众之福。马当局施政固然失败,但大方向正确,过去1年台湾经济表现不差,无论GDP成长率或失业率,表现都优于日、韩、新、港。民众如果不能看清民进党经济战略的迷思,施压民进党转型,将对台湾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

  首先,所谓「GDP成长数字的迷思」,绿营人士主张GDP无用,只是冷冰冰的统计数字,人民无感,应该扬弃。但我们在抱怨低薪、高失业之余要理解,台湾当前种种困境最主要原因是「闷经济」,就是因为经济成长力道不足。要日子过得好,出门有面子,就要发展经济,要提升国内生产毛额(GDP)。

  国际上对GDP有没有用的问题,讨论已久。甘乃迪在1968年竞选总统时,就提出对GDP的批评说︰国内生产毛额并不会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良好的教育品质,或是游玩的快乐;它也不会包含诗词的美、婚姻的坚定、公众辩论的机智,或是公务人员的廉正,…。但是GDP提高,与健康、教育、游乐、文学、家庭、智慧、清廉等指标都有高度正向的关系。把饼做大之后,虽然还有分配的问题,但是没有经济成长,饼就不能做大,就不可能让大家分得更多,经济成长是改善生活品质必要的条件。

  绿营陷于恐中迷思

  绿营更严重的迷思是反中、仇中、恐中的负面情绪,害怕“木马屠城”,唯恐大陆因素干扰,因而企图在政治、军事、社会,甚至经济上全面“拒敌”于境外,宁可妨害台湾的经济发展。这1年来网路有一篇流传甚广的贴文,讽刺绿营面对两岸经贸交流,无所不反对,而且逻辑自相矛盾。贴文如下:“让资金流出去,叫做掏空台湾;让资金流进来,叫做买下台湾。让人才走出去,叫做人才外流;让人才走进来,叫做引狼入室。人家赚你的钱,叫做欺人太甚;人家让你赚钱,叫做收买人心。”反正对于两岸的经贸及资金人才的往来皆高举反对牌。

  台湾是小型浅碟子经济体,只有36000平方公里,缺少自然资源,要养活2300万人口,经济规模又不够大,能够有成长奇迹,成为1980年代经济发展的模范生,主要凭藉的是台湾人民的努力与政府成功的采用自由经济的开放政策。在自由经济的制度中,企业才有活力,在开放的政策下,台湾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才有大展身手的机会。

  中国经济体大崛起

  但时空大环境已经改变,台湾精神虽然依旧,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崛起,MIT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已不如以往。30年来经济全球化如火如荼,通讯技术日新月异,交通运输便利,网路无国界,资讯流通便捷,「地球村」俨然成型,新产品的讯息可以快速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资讯的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世界是平的」,竞争者众。最终市场对于沟通语文、产品品质、区隔化及藉区域经济整合降低产品售价的要求日益提高。台湾人过去的行销方式,现在看来已经不太行得通了。

  全球化不能没大陆

  台湾孤悬海上,市场规模小,推动国际化程度更显困难。不论是商务或是旅游,台湾都可能是被跳过去的一个点。教育制度虽然也大力培养学生的外文能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台湾人外语能力明显不足。例如国际英语检定的托福或雅思的分数,低于亚洲的新加坡、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与大陆在伯仲间,最近因为韩国急起直追,也已经落后,只比日本、朝鲜要好。因为殖民地的关系,越南、柬埔寨等地的法文,台湾望尘莫及,其他的如德文、西班牙文,台湾也没有优势。

  区域经济整合,不论是多边的贸易协定(RTA)或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如雨后春笋的增加,台湾的进展却相当缓慢。现在谈全球化,没有不谈中国大陆的;原因是中国大陆已是世界最大工厂,也是世界最大市场。70年代后期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开始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注重市场,释放经济活力,力争上游。在投资与出口的引导下,逐步发展经济,使大陆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外人直接投资的地区。

  瞄准大中华服务业

  绿营认为台湾大企业或小台商到大陆投资,是掏空台湾,是帮大陆人抢台湾人的工作,是剥夺台湾造就自己的财富。然而检视资料,现今在IFRS的会计制度下,台商在两岸的营业需要编制合并报表,企业在大陆赚钱,并入台湾母公司,也是两边都要缴税,也贡献台湾的税收。跨国公司或台商回台上市,大陆获利推升台湾母公司股价,台湾股东及股民都能得利,资本市场也因而注入活水,活络台湾经济。

  绿营认为两岸深化经济关系将使台湾依赖大陆、向大陆倾斜。但对于台湾的浅碟子经济,搭上这班顺风车不但能突破目前的闷经济,还可带来持续的发展机会。台湾过去依靠大量出口至美欧国家的模式已不可行,未来发展的重点不能没有大陆市场。“卡位大陆、融入亚太、迈向全球”是最佳的发展战略,况且还有“地理位置相邻”、“语言相通”这两项无可取代的优势。

  如果绿营真爱台湾,就要讲真话,台湾应该善用大陆大工厂,开发大陆大市场,与大陆经济结合应更加紧密。台湾文化底蕴相对较高,深富“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是台湾服务业的独特优势。大中华的服务业,是台湾的大机会,是让台湾经济更上层楼最重要的门道。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