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岛内因油电涨价引发各种物价上涨,庶民与商家“哀声一片”。香港中评社24日刊载专论文章指出,岛内油价双涨引发的物价飞涨,完全是政治操作和经济垄断造成的结果,针对台湾目前的物价飞涨,民怨发烧,马当局应从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全盘考量,对症下药,同时也应讲求方式方法,体恤百姓,避免群情激化,增加社会矛盾。
全文摘编如下:
近日,台湾岛内因油电物价双涨引发多种民生物资价格上涨,用岛内媒体的话形容,涨价压力让庶民和商家“哀声一片”,台湾人的紧日子来了。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商贩也借机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谋取暴利,民怨沸腾。面对岛内物价飞涨,台湾当局和有关部门该如何因应,恐怕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此次岛内物价全面飞涨是油电双涨引发的,而油电双涨并不是合理的市场经济行为,而是多年来台湾选举政治以及垄断经济的畸型产物。本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油电价格的涨落只能由市场供求来决定,而在台湾选举政治的环境中,只要是能够影响选票的因素,统统都有可能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这其中就包括台湾的油、电两大关系岛内民生的最基础、最重要的能源物资。
最近,岛内时下最流行的词语是“冻涨”,几乎随处都可以听见普通百姓口中“冻涨”的声音。那么何谓“冻涨”?从字面上来看,“冻涨”就是,市场想涨,我把你冻住,不让你涨,完全是人为因素在起作用,用人为手段干扰市场供求杠杆的调节功能,因此从这一层面上来讲,“冻涨”完全是违背市场规律运作的行为。而“冻涨”又在台湾岛内时刻与政治挂起钩来,成为政治操作的台面黑手。
在陈水扁“执政”期间,为了收买人心,多拉选票,在选举来临时,曾多次对油电价格“冻涨”。马英九在2008年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放开油电价格,当年5月调涨汽柴油天然气价,两个月后调涨电价,使得台湾物价增幅在当年7月蹿升至逼近6%,当年度增幅达到3.5%,远高于台湾正常年份约1%的物价涨幅水平。 而在2008年9月以后,世界金融危机暴发,经济陷入衰退,全球物价普遍下跌,台当局没有再调涨油电价的必要。2010年底到今年初,台湾进入了五市、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委”选举的密集期,这期间国际油价虽然有起伏,但在台湾,油电价格在选情考量下被人为“冻”住,其中“中油”在去年实行了“减半涨价”举措。
今年4月2日零时起,台湾汽柴油价一次性调涨10%以上,仅次于4年前的涨幅,民生电价也随之毫无缓冲般一次性调涨近12%,这两项指标调涨如此之大,如此之快,令人措手不及。那么与以往相比,为何动作如此迅猛?其主要原因还是根源于政治因素。我们注意到,这次油电双涨的重要时机点是马英九已当选连任,无选举压力,外加上自今年春节以来国际油价涨幅相当大,岛内油电经营商在多年负债经营的压力下已实在不能承受,加之马当局胜选后喊出大刀阔斧改革的目标,油电双涨已经是势在必行。
油电双涨也反映出台湾目前在垄断行业存在很大的弊端。台湾每次调涨油电价格,总会引发社会民意的一片沸腾,运营商称人为干扰价格实行“冻涨”,使得油电售价反映不出实际经营成本;而民众则集中批评油电运营商搞垄断经营,员工福利好得不得了,赚钱了公司分了,亏钱了让百姓买单,所谓“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百姓当然不满。
台湾的汽柴油提供商包括“中油”和台塑,“中油”是公营单位,台塑是民营企业。“中油”负责人多次对外表示,为何台塑赚钱,“中油”亏损?除了进口成本外,主要是台塑大多数汽柴油可以按市场价外销,“中油”有内销义务,只能贴钱做买卖,“中油”卖越多亏越多。 而在供电方面,由台湾电力公司向岛内各发电厂购买电力,再统一向用户供电。因为发电环节引入了竞争,所以发电厂售电实行市场价;但在输配电环节,台电垄断经营,一直实行当局管制价格。在价格管制之下,台电经营连年亏损,2011年度亏损更是增加到433亿元(新台币)。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台电迫切希望调涨电价来因应营运困境,但碰到五市选举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最终都不了了之。而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台电的巨亏,有多少部分是因为市场定价原因造成,有多少是因为企业经营不善造成的,恐怕没人说得清楚,那么对企业而言,到底生产经营出现怎样的问题便无法明确判断,讳疾忌医对企业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