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韩国媒体一篇“凶猛追击的‘Chaiwan’”报道,生动描绘了台海两岸经济合作威力对韩国形成的震撼。对此,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社论说,曾经错过机会多年的台湾地区,应可以体会韩国的焦虑。
社论指出,“Chaiwan”(中国大陆加台湾地区)一词由韩国媒体创制出来,除了反映韩国的敏感神经,也显示所谓的两岸融冰已不纯然是政治想象的图景,这两个经济体联手闯世界已带来气候变化,且正向区域扩散。韩国由于地缘上的邻近,加以经贸上与两岸具有高度竞合关系,因而最早敏锐感受到变化的滋味。
如果进一步探讨,在“Chaiwan”这个复合词中,前半截包涵了大陆庞大的资金和市场,后半截则包涵了台湾地区电子产业丰沛的人才、技术和世界观。亦即,两岸各具所长,且彼此条件互补,两者联结,效果相乘,才出现这支让韩国发抖的大军。如果双方各自单打独斗,或彼此勾心斗角,两岸也只能看着韩国品牌继续领其风骚了。
从这个角度看,韩国恐怕要感谢李登辉的“戒急用忍”和陈水扁的“锁台”,它才能在两岸的矛盾中找到坐大的空间。台湾地区耗费了十多年才走出两岸“敌对”、“仇视”的阴影;今天两岸的经济合作,在台湾虽仍遭到异议人士的诅咒,却至少帮台湾提早走出金融风暴的低谷的困境。从韩国企业界对“Chaiwan”的戒惧,不也让台湾看到曾经错失的时光和机会?
社论强调,“Chaiwan”一词毫不费力地将两岸连成一气,彷佛这是一支具体存在的大军,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韩国媒体塑造的概念,连“想象的共同体”都还称不上。接下来的问题是:两岸将如何赋予“Chaiwan”以正确的意涵?两岸经济的分工合作,只有维持稳健、互利、对等的深化,并从“急单”、“热钱”、“上不封顶的热单”,步步进化至“海峡平台”,“Chaiwan”才有可能突破新词之茧,蜕变成有历史意义的概念。
说“Chaiwan”让韩国发抖,当然是夸张之词;因为在韩国企业眼中,仍将其视为“追兵”而已。两岸合作尽管写下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双方也陆续发现彼此的差异,甚至出现歧见和摩擦,这些都仍有待克服及调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两岸交流热度如何保持不愠不火,包括台湾对陆资开放的速度与范围,包括股市名嘴信口炒作“两岸和平红利”概念,都可能使两岸合作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擦枪走火而危及全盘棋局,不可不慎。
社论最后说,面对“Chaiwan”崛起,曾经错过机会多年的台湾,应可体会韩国的焦虑。至于台湾地区在“Chaiwan”概念中,如何保持自己珍视的价值而永续经营,考验才刚开始!
[责任编辑:王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