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经济

勿因台股高涨误判景气 台湾警戒之心不可失

2009年05月25日 14:43:00  来源:
字号:    

  台股不惧台“主计处”大幅下修今年经济成长率至负4.25%的利空,上周五仍以上涨收市,呈现一周连涨5天的强势。这样的结果,想必让前周提出“股市上涨不等于经济成长”预警的台“行政院长”刘兆玄暂时松一口气。台湾《经济日报》今日发表社论指出,其实刘兆玄心中的忧虑并未解除,台湾地区各项经济政策面临的挑战,更将因实体成长与市场脚步的不一致而更显艰巨。

  社论摘录如下:

  今年台股指数上涨46.7%,在世界各个经济体的主要股市中名列前茅,主要是由三大因素带动。其中,由农历新年后发动的第一波涨势,被视为资金狂潮簇拥而起的“无基之弹”。第二波涨势源于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甚至优先化的加速推进,从远传电信宣布与中国移动合作、第三次“陈江会”达成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MOU)到大陆在海峡论坛正面响应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等,都添加两岸和平红利的想象空间。第三波则是在台湾多项经济指标出现触底征兆后,各方开始押宝于未来的景气复苏。

  基本上,股市投资人的预期都走在现实的前面。一如去年9月金融海啸后的悲观,现如今的乐观情绪不只面临上述因素可持续性及可实现性的考验,更将引发新的复杂变量,若处理不慎,其不只会将投资人的期望转为失望,导致股市的剧幅波动,还可能打乱复苏的步伐。

  首先,以台湾实体经济表现而言,近期指标显现的多是触底讯号,而非复苏讯号。只能说不会再坏了,但对于复苏之期却是言人人殊。其不仅是因为各个指标回升的持续性不足,而且是好坏参半。例如外销订单,虽然已从谷底回升,却不是稳定回升。又如零售状况,尽管有消费券加持,也还是没有回到成长轨道。再如就业市场,失业率微幅下降,但就业机会并未明显增加。此外,对于“复苏”的定义,各方也并非一致。除由台“经建会”等景气信号编制的公务机关做事后认定外,从最宽的经济成长率逐季回升(即使仍是负数)、出现正数,到更严格的岛内实质GDP或就业机会回到衰退前水平,都可解释为复苏之象。

  因此,现在情况就像所有景气衰退循环末期,经济指标多是忧喜交织,意味着台湾正处于景气转折点上,千万不能因台股高涨而误判景气已步上复苏之路,失去警戒之心,甚至中断应有的政策及努力。

 

  至于台股“无基之弹”依恃的资金流入,迄今未见止歇之迹。尤其在美元近期走贬、避险功能降低、全球资金重新寻找利基市场的趋势下,名目利率相对较高的台湾等亚洲市场再获青睐,并推升了资产价格。对投资人而言,资产价格的上升总是受到欢迎的,但过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资产就会形成新的泡沫;就像各经济体的中央银行为应对2001年科技泡沫破灭而大举降息释放资金,种下2008年金融海啸的根苗一样,目前各个市场从大宗物资、原物料到金融商品,也正被各央行放出的巨额低利资金所淹没,使易放难收的货币政策面临逆转的压力。但在景气复苏迹象尚未明朗前,这显然是个棘手的决策。因此,台股下跌固然令人不喜,但涨幅超前于经济成长,一样让人忧心。

 

浏览精彩评论 点击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王赛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