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旺报》16日社评指出,台湾的“统独”争议发展至今,“台独”的认同度愈发高涨,但其实所谓天然“独”只是一个伪命题,太阳花世代的国族认同和“反中”情结当然不是天生的,而是20年来李登辉路线的最终发展结果。而蔡英文,事业发迹于李登辉执政时期,也最忠实继承了李登辉的路线,可以预见,未来的台湾政局将是李登辉路线的全面推展。吊诡的是,李登辉自己执政时期都难以实现的路线,现在反而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但是,台湾的前途命运却不应该建立在20年前的基础之上,彼时台湾经济腾飞,可以跟大陆一较高低,人均财力更是远超大陆,如今情势早已逆转,大陆很多省的经济总量已超过台湾,假以时日,人均收入超过台湾不是不可预见的结果。至于基础科学水准、研发投入、企业规模和产业链的完整度,渐非台湾所能及,大陆有足够的潜力后来居上。
不仅如此,两岸关系历经8年全面发展,也早已超越过去单纯血缘和情感的连结,而是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上不断推进全面融合。但是,蔡英文想要推动的李登辉路线则无视这一全新局面,反而竭尽全力形塑“反中”氛围,为了躲避大陆,甚至不惜重新启动李登辉时代就宣告破产的南向政策。
殊不知当年大陆很少海外投资,如今大陆无论国企、民企也都纷纷走出国门,分赴世界各地寻找商机。过去台商在海外新兴市场所要面对的问题只有当地恶劣的投资环境而已,如今则大不同,台商要跟陆商竞争海外市场,而陆商的背后却还有大陆政府的强力支援,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全面合作体系。
如果台湾与大陆为敌,台商被排除在这个体系之外,不难想像台商南进的结局如何。跟陆商合作应是台商的理性选择,可共同开拓海外市场。面对这种局面,政党轮替后的台湾当局又该作何选择?或许蔡英文会发现,即便转向东南亚和印度,还是摆脱不了大陆因素。
这正是蔡英文和李登辉路线的困局所在。如果蔡英文的新当局一味回避大陆,甚至不惜跟大陆交恶也要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那么台商将同时失去大陆和海外两个市场,既不能前进大陆、分享大陆经济发展的各种机遇,也难以在海外市场形成强大竞争力,反而要跟大陆展开竞争,内耗之后自然也就难以取得正向的收益。
蔡英文应该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更应该直面大陆因素的无所不在。对台湾来说,根本出路在于与大陆继续维系和平友好的互动关系,进而继续朝向互相融合的目标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既不失去大陆市场,又能培育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
当然,也有很多人担心红色供应链的吞噬效应,会让台湾失去目前具备的领先科技技术。事实上,产业界所以对大陆市场趋之若鹜,并非不知道大陆相关产业赶超台湾的可能性,台湾的产业界考量的重点在于,如果现在不去抢占先机,未来更不会有此机会。现在通过合作,或许还会帮助台湾的科技业者获得一丝喘息之机,并在此过程中介入大陆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台湾的标准、规则和技术原理置入大陆,从而继续保持台湾科技的领先优势,或者至少能够共同进步、继续领先全球。
文章说,蔡英文若组成新当局应该充分体认这一历史大势,采取积极有为的行动,这并非要求台湾自动缴械,放弃自己的主体性。而是要逐渐实现对“反中仇中”拨乱反正,让台湾人民重新以积极正向的姿态面对中国大陆,不再将发展台湾和合作大陆对立起来,而是要实现爱台湾和旺中国的统一。对台湾来说,二者本就不应该是有你无我的关系,而应该是共创双赢的关系。
我们期许未来的台湾新当局能够采取切实的善意行动,不要为两岸相互融合设置障碍,而是应该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台湾民众可以怀着互利共赢的心态前进大陆,与大陆业界展开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实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相互包容和融合。也只有通过这种深层次的融合,才能逐步消弭两岸民众之间的理念对立和价值冲突,从而实现两岸民众真正的相互理解。
两岸关系已经进入和平发展阶段,早已不再是兵戎相见的紧张局面,但是如果李登辉路线真的主导台湾政局,那么现在的和平也终将不过是类似冷战对立的冷和平,无法实现两岸人民的真正和解。准备执政的蔡英文,应下定决心抛弃李登辉情结,推动两岸真正的和平与和解,面对两岸民众相互融合的需求,让历史带领人民走上可长可久的融一道路。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