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16日社论指出,最近两岸有两个千亿(新台币,下同)投资在半导体界引起震撼。一是台积电赴中国大陆设立十二吋晶圆厂,创台湾半导体业西进金额与技术层次的双高纪录。另一个千亿投资,是大陆紫光集团,继日前入股我封测厂“力成”后,高调宣布要入股“硅品”与“南茂”封测厂,这三投资案总投资金额亦逼近千亿。
同是半导体业,同是千亿投资,民进党对台积电登陆轻描淡写,对硅品迎来紫光对抗日月光则炮声隆隆。对台积电登陆,蔡英文说:“企业要有全球布局的需要”,一贯的蔡式风格回应;但前“经建会主委”尹启铭指称,蔡英文稍早拜会企业大老即知此事,基于选举考虑表示支持;智囊林全则跳出来护驾,辩称此事是他负责评估,与蔡英文无关。至于紫光参股台湾封测三厂,民进党则火力全开抨击,党团要求台当局“经济部”要先向“立法院”报告,才能处理紫光案。林全也指称,紫光案不宜由现在的台当局处理,“经济部”应暂缓审查。言下之意,民进党将全力阻挡此案。
继“军宅案”与“灭顶案”后,紫光案已成为民进党在选战中的主攻目标;“台湾公司变中国公司”的耳语,把国民党逼到墙角。问题是,细究民进党一向的“逢中必反”,对照处理台积电登陆与紫光参股的两套标准,这两宗影响两岸半导体界的重大事件,其实只是被民进党当作廉价的选举操作。
台积电带着资金与技术登陆,与紫光挟着银弹撒钱并购,加剧岛内对两岸产业天平向大陆倾斜的忧虑。然而,要对抗这股红潮,不能只是采取“闭关政策”,忽而“阻进”,忽而“阻出”,而必须权衡两岸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现实。
去年中国大陆进口半导体总额2176亿美元,规模已和石油相当。其中,其半导体产品的贸易逆差高达1567亿美元,较前年大增9%。由于大陆已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平板等IT产业制造基地,扶植自身半导体业,自然成为其重要的发展目标。
台积电过去5年大陆业务的年复合成长率逾50%,如此高的成长率,意味大陆半导体市场不再只是远方的风景,而是近在眼前必须掌握的商机。不只晶圆代工业,台湾IC设计业与封测业近年更是倚重大陆市场,当然,同时也面临来自大陆的挑战。
以IC设计业为例,台湾厂商去年在全球市占率18%,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紧追在台湾之后的,就是大陆,市占率为9%。台湾的优势不知还能维持几年。大陆IC设计业发展迅速,2010年市占率才5%,短短4年间即翻扬近倍,成为台湾的主要竞争对手。
从上述的数字不难看出,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市场地位正在确立,技术水准则急起直追。台湾半导体厂商要维持竞争力,最好的情况,是像台积电那样拥有绝对领先的技术,即便登陆近10年,也能保有竞争力。
民进党长期以来否定大陆市场对台商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却不断宣传大陆经济“灭台论”,过去是强烈反对台商登陆,现在则是反对陆资来台。事实上,台积电2007年在上海设立第一座八吋厂,8年过后,台积电并未因登陆而被大陆厂商超前,仍稳居全球半导体代工业龙头。
紫光来台投资案,被民进党操作成经济版的“木马屠城”;但电子业界的看法,则比较持平。由于台湾股市本益比低于大陆股市,连带影响两岸相同类型企业的市值,这让大陆资金有了套利空间。紫光要参股硅品,利用的正是硅品与日月光的交恶;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就评论紫光,“只不过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
两岸经贸政策必须有缜密的评估、长远的计算,在竞争的压力下,台湾要做的是加速培养人才、扩大产学合作、维持并提升现有的水、电与能源供应品质,强化台湾作为半导体产业基地的条件。民进党操弄“红潮袭台”的话题或可在选战中得利,但一味用封锁心态面对两岸竞争,甚至出现双重标准,绝非负责的态度。毕竟,光靠口水是挡不住“红潮”的。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