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11日发表评论说,近来有战略专家F君,提出一套“拒统”的理论。此论如果大行,不但可强化台湾人“拒统求独”心态,也可间接指责大陆的“求统”是颟顸、落伍与粗暴。
F君说:人类的“后主权思维”已经启动,中国应抛弃绝对主权概念,否则将离世界政治文明越来越远,也无法避免整体的崩盘与战祸。中国跟台湾讲“一中”原则,其实找错了对象,中国应找美国签署“台湾永久中性化协议”。当台湾因素排除在中美两国战略竞争之外,台海就有了和平,世界也会松一口气。
我们从未听过F君要求美国放弃夏威夷和关岛、日本放弃琉球和北海道、英国放弃苏格兰的主权,却一再听他要求中国放弃台湾、香港、新疆、西藏、钓鱼岛的主权。不知其标准何在?
如果中国大陆今天放弃台湾主权就可带来和平,是否1840年、1894年、1900年的中国也放弃主权,就不会引来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同理,死伤3000万的8年抗战,是否因为1937年日本“进出”华北时,中国顽固不肯放弃主权所致?
如果前段故事离台湾太远,请看蒋介石的“反攻大陆”,蒋经国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否都是清楚、积极的统一主张?当时台湾几乎找不到反对统一的声音,也没人主张抛弃绝对主权概念,以免离世界政治文明越来越远。为什么只准当年台湾反攻,不准今日大陆“求统”?
容我再提历史事件,证明中国在西方汲汲于建立主权国家之前,早已进入“后主权思维”。如果不是鸦片战争之后,连续被列强欺凌,中国原本就是一个缺乏主权意识的“文明型国家”。是列强的侵门踏户,中国只好被迫学习转型成为主权国家。
其一,根据唐律,外人在中国境内与国人有所争执,唐朝法律只约束本国人,外国人则交该国团体处置。这是不是F君称颂的“后主权”思维?
其二,1840年鸦片战争时,英国从西伐利亚条约以来,已经转化成有效率、有国族意识的现代主权国家。中国仍是以文化为黏着剂,不以长相、血缘区隔华夏的文明型国家;因为没有主权、国族概念,所以一盘散沙,所以挨打。
主权概念和主权国家是西方产物,他们把玩得炉火纯青,并因此获得巨利。中国落后100多年,才勉强跟上,只求自保,只求国家别再分裂。但现在被F君要求放弃主权概念的,却是中国,不是西方。请问标准何在?
如前所述,两蒋时代台湾主流民意是“求统”。1971年北京取代台北代表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之前,大多数台湾人都怕全世界不承认我们代表中国。
借用三民主义的分析架构,统不统一是“民族”问题,由谁主导统一、如何统一是“民权”问题(夹带部分“民生”问题)。三种问题的解决有其先后次序。“民族”问题涉及民族大义,是敌我矛盾,是中国人与非中国人之争。“民权”与“民生”问题涉及人民内部矛盾,是可妥协商量的。
当有人主张中国应放弃台湾主权时,他已经在“民族”问题上选择与13亿中国人为敌。对他而言,“由谁主导统一”比“统不统一”更重要。对他而言,对一政权的痛恨甚至可以侵蚀他对国家的认同。对他而言,中国放弃主权,世界就有和平。但真相真是如此吗?(作者林金源为远望杂志社社长、淡江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