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杂志调查800位50岁以上民众,发现台湾民众愈来愈长寿,每个人退休后的“第三人生”可长达二、三十年,占人生的三分之一,但对老后生活的真实成本、养老机构与居家照护员的使用、退休后参与社会等方面,都缺乏足够认知。对此,台湾《新生报》4日发表社论说:10年之后,台湾就会成为超高龄社会,但如何使所有长者都能享有健康、幸福与尊严的生活,台当局必须加紧马力。
该项调查还指出,岛内民众平均退休年龄早了七点五年,加上平均余命愈来愈长,退休生活可能是一辈子最长阶段,而从实际情况看,独居、老穷及家庭失和,是晚景凄凉的三大因素,皆肇因于没有事先规划所致。然而,“没有事先规划”不仅是个人问题,台当局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个人层面言,“自己的老年得自己救”,民众一向习于“养儿防老”的思考,但近10年来,社会结构和环境丕变,年轻一代遭遇“就业困难”或“薪资微薄”等问题,青年反成为父母的负担,不成为“啃老族”已是万幸。另从施政考虑来看,人口老化恐非只是社会问题而已,而是如马英九所言已属安全层次的范畴。试想,不久将来可能“老人问题”愈趋严重,那如何奢谈台湾发展?
目前台当局积极推动“台湾三六八照顾服务计划”,并预定3年内投入逾百亿元,达成“一乡镇一日照中心”的政策目标,让失能长者在白天就近于小区获得照顾服务。反观另一面,“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布数据显示,近半数贫穷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65岁以上的老人,这种现象集中在中南部、东部县市。换句话说,现代老人们不仅无法享有清福,有的甚至活得愈老愈辛苦,正背负着养家活口的责任。试想,老人家支撑家庭,他们有何“余力”,能够得到应有的尊严?
综合上述,不难看出已有两项难题正考验台湾社会。一是台湾很快将步入超高龄社会,年轻人变少,老人家变多,不多的年轻人却要负担很多老人的生活。二是穷富不同命,穷家庭老人要自强,即使到了退休年龄,却都是“退而不休”或“退而不能休”,他们必须撑起家庭经济重担,让自己和家人能活下去。试想,这两种特质不一的老人问题,当局都有完整规划、全面政策及配套措施了吗?
因应专业能力、经济能力不等的老人需求,或许台当局还得筹谋“老人就业”问题。人口老化已是必然现象,许多人延后退休,也有人退休之后再选择二度就业,各种状况不一,但早作设想为好。例如成立“老人就业辅导中心”就应尽早做好,要不然,真要让贫穷老人都去做“拾荒族”!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以前这句话是用来勉励年轻人的,现在用在老人身上也很贴切。现在还有一些流行话,“老人当家”“老人当自强”之类的,都在形容老年人的实境。当然,这不只是老人的个人问题,还得由台当局统筹规划,早日为“老人问题”作整体构想,才能使“老人社会”亦是“健康、幸福、尊严”的社会实现。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