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谢大宁:民进党执政复杂化台湾社会认同问题

2014年06月30日 09:3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香港中评社报道,两岸统合学会秘书长、佛光大学研发长谢大宁今日在武汉大学举办的“甲午战争双甲子学术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时表示,台湾社会的认同问题受到殖民统治、中日战争、国共内战、冷战乃至美国霸权等历史因素的推动,这个问题随时间推移越变越难,而民进党执政时期更是将这个问题由量变积累至质变,它的解决期待两岸的智慧。

  “甲午战争对中国影响之巨大,已经无庸争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中国真正进入革命时期的开始,也是中国人真正认识到必须彻底改变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心理进入浮躁期的开端。” 谢大宁说,“相对于中国大陆的百年革命与百年苦难,台湾则因为这个历史偶然,而进入了完全不同的历史轨迹。这一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也因而造成了台湾百年来在认同上的几次重大变迁,特别是在国共内战之后,因为制度的差异所造成的两岸分裂,更为台湾的认同变迁带来了错纵复杂的影响。”

  谢大宁指出,在台湾被割让的早期,台湾人还没有什么现代的国家意识,所以谈不上什么国家认同,但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血缘的认同,则显然毫无改变;在被割让的中期,台湾同胞开始放弃了武装抗日的行动,当时台湾的社会精英仍然维系着相当高度的民族与文化认同,台湾社会还是维持着强固的汉文化内涵;而在割让后期,台湾的认同状况是复杂而错乱的,它有着所有殖民地共同的问题,也有着因为原属母国与殖民者之战争所带来的特殊的认同困扰。

  “这(割让后期)是值得重视的一段历史经验,它是了解台湾整个认同变迁的一把关键性的钥匙,台湾今天的认同问题,其实大体就奠基于这个时期,”谢大宁说。

  说道台湾光复之后的认同,谢大宁表示,二战结束,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在民族认同上,基本上还没什么问题,台人都也承认中国乃是祖国,但在文化认同上,则已经出现了显著的裂痕,语言在这点上扮演着最根本的角色。

  谢大宁表示,台湾社会的认同问题在蒋经国时期逐渐显现,表面上看这一矛盾只是台湾内部政治社会的矛盾,但实质上则是被殖民的后遗症在没能够处理殖民问题的状况下开始总爆发,但由于那段时间也正是台湾经济发展势头最凌厉的一段时间,有关亚洲四小龙的神话,以及随伴着儒家文化圈的讨论,某种程度地降低了它的社会冲击力,台湾不只平静地度过了那段风雨飘摇的日子,而且意兴风发地展现了雄心。

  谢大宁认为民进党执政时期将台湾的认同问题从量变转成质变,“李登辉挟其第一位台湾人‘总统’的民粹身分,以推行民主化为名,实质上开始推动一条以本土化为核心的路线,在政治上试图走向某种形式的台湾独立自主,在文化教育上推动去中国化的运动,这也就是说在文化认同、制度认同与国家认同上,都一起走向本土认同,并且彻底与中国认同切割,李登辉以此收割了他所想要的政治利益,而台湾的认同问题也终于从量变转向彻底的质变。”

  谢大宁最后说,甲午战后已经整整一百二十年了,但由它所带来的悲剧,至今还未过去,它就像一个由帝国主义所制造的幽灵,继续困扰着整个中国的未来,然则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是不是能有足够的智慧,来拨开这重重的迷障呢?如果台湾的认同问题就是个历史迷障,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必需的智慧吧!历史在期待着两岸,历史在期待着我们!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