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27日发表社论说,作为两岸分治65年以来中共官阶最高的访台官员,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此行,除了政治上的象征意义,更有实质上的政治效果。他与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的会晤,达成了具政治意义的收获——双方对两岸两会(大陆海协会、台湾海基会)互设办事机构达成高度共识,且还将纳入人道探视的职能。张志军绕开敏感的台北市,把行程重点放在台湾政治中心以外的东南部,也是要将政治触角伸展到台湾草根,尤其是中小企业者、农渔民、青年学生、大陆配偶等基层民众。
文章摘编如下:
自国民党籍的马英九在2008年执政以来,两岸关系摆脱了之前民进党执政时期的对抗状态,开始进入了合作的良性互动。大陆当时对台的基本政策,就如同对待香港一样,在经贸上主动让利,推出不少优惠台商的措施,后来更以正式签约的方式,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让惠台措施制度化。随着经贸关系的深化,以及两岸交流因直航而日趋频繁,大陆也在国际上缓解对台湾的外交封锁,使得两岸关系的整体氛围呈现出积极的态势。
持平而言,台湾主流民意支援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也欢迎大陆对台湾所表现出的善意。但是,随着马英九在2012年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由于执政绩效不彰,社会贫富差距恶化,年轻人就业前景欠佳等一系列内部因素,民意对台当局的不满,也波及了台湾的两岸政策。台北无法自主开拓经济机会,一味依赖对岸的善意,也引起了部分台湾民众的忧心。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今年3月台湾部分大学生与社会人士群起占领“立法院”,形成所谓的太阳花学运等社会运动。占领“立法院”行动僵持近一个月,民意的反弹迫使马英九当局推迟签署服贸协议,也让大陆意识到在经贸上一味让利,反或遭遇反效果。张志军此次访台,行程重点摆在聆听民意,政治意味浓于经贸合作,也反映了大陆对台工作出现了调整。
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并纳入人道探视职能,经历了太阳花学运冲击的洗礼,大陆这回采取灵活身段予以让步,不但在现实上有利于为日后两岸正式的政治谈判铺路,更展现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自信心。
这也可以从美国对大陆在两岸关系积极进取的作为,所做出的公开反应得到间接的印证。美国对大陆政治攻势可能进一步拉拢台湾,显然感到高度的不安。被视为2016年美国总统热门候选人的前国务卿希拉里,日前在一专访中警告,台湾必须权衡对大陆的开放程度,否则将失去“经济独立”,进而影响台湾的“政治自主性”。关键在于,台湾无法不同大陆打交道。在北京自信地就台湾要求诉求正面回应之际,自诩比大陆拥有更自由开放体制的台湾,只能凝聚朝野共识,最大程度地为维护自身的主体性迎接这波攻势。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