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20日,马英九执政满第6年的日子。过去两年,在没有选举包袱的情况下,马英九当局却连连遭遇政治风暴冲击,民气折、形象伤,“九趴总统”之讥如影随形。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社论说,往后两年,“七合一”选举和“总统大选”都是没有回头路的硬仗,马英九若不能重整旗鼓奋力一搏,8年执政最后将得到什么评价?
社论说,作为历来最爱惜羽毛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却落得民间怨声有加、施政处处碰壁的窘境,比对其间因果,其实可以找到清晰的线索:马英九过度在乎“个人形象”的心态,让他在施政时谨小慎微,拘泥于既有陈规的条条框框,而忽略了要如何机动切入社会时势的变化,随时捕捉善变不拘的人心。如果马英九将个人荣辱放到一旁,认真倾听社会各界的声音,并努力作出响应—而不是辩解,他也许会发现人心和社会脉动并不是那么无法捉摸。
台湾的社会舆论向来是残酷的。尤其在政治上,人们难得称扬美好的事物,却往往对是非黑白仍不清楚的议题先行否定。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支持率仅为9%的领导人想要翻身洗去污名,并不是容易的事。不论陈水扁做过什么,他最后的盖棺论定就只是“贪渎”二字;而马英九若不愿自己的8年治理以“无能”作收,他必须拿出一些能打动人心的有效作为。
社论认为,简单地说,马英九追求的历史定位,不应再放在廉洁、简朴、勤政等“个人操守”层次的指针为满足,这部分的评价大抵已有定论;他也不应该再全力冲刺竞选政见的兑现,这部分有些设定显然已不合时宜。马英九必须做的,是一改台当局团队这两年一直“被形势追着跑”的被动状态,摆脱始终在“因应危机”的疲困处境,认清社会的不满与需求,从而早一步在政策上提出因应或解决之道,至少创造一些让人民有感的“小确幸”;那样,他一路下滑的执政曲线或有可能扭转。
未来两年,马当局如果维持现有保守、被动、迂阔的作风,而执政党在“国会”或地方治理的表现也依然故我,一盘散沙;可以预料,未来两年台湾社会的脱序现象将不断加剧,政治继续分歧,经济继续沉沦,马英九的8年执政可能以“惨败”作收。而马英九如果愿意敞开心胸、分享权力、借重高明、自我调整,那么,他或许还有机会逆转颓势,阻止台湾社会目前横流的虚无主义及失败主义继续扩散。
不可讳言,台湾目前弥漫的虚无主义和失败主义气氛,其实要比政治对峙、经济迟滞等问题更值得忧虑。原因是,台湾的政经环境确实都遇到了瓶颈,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无法克服,重要的是要发挥集体智慧找到解决的出口;然而,虚无主义者和失败主义者并无意解决问题,他们只是一路阻挠、一路唱衰,让社会大众离心丧志。也正因为如此,“九趴总统”才会变成一个致命的诅咒,它让领导人丧失自信,也摧残民众的认同。马英九一直怯于对这种虚无与失败主义论调发动挑战,恐怕也要负不少责任。
持平而言,马英九的施政评价始终是“外高内低”;他的治理成绩,也是在国际和两岸的施为高于内政。这点,是性格使然,也是养成背景及社会视野使然。不可否认,马英九的领导力确实不够饱满与圆熟;包括他作为执政党主席,在培植人才及世代传承上显得力有未逮,甚或心不在焉。这就像他的民间亲和力,许多时候流于浮面,他每天跑摊接见宾客,却无法为他增添人气或政绩;他如此在乎形象,最后却被民意抛弃,岂不讽刺之至?
当民意支持度已掉到深不见底,马英九恐怕只有忘掉自己身上这个“九趴支持率”的脚镣,忘掉追求“历史定位”,回到自己遭受挫折最重的地方潜心省思,如此,也许才有机会从谷底翻身。当“全民总统”、“超越蓝绿”等高谈阔论都已沦为笑柄,马英九不如回头想想自己能为这个转型苦闷期的台湾留下什么痕迹,才是更务实的事。就算连谈“政绩”都变成了一种奢侈,那么,能不能向对手发动挑战,为台湾生存的困境和奋斗的价值一辩。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