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花学运掀起的反服贸运动,让两岸的执政者和各政党都大感讶异,惊惧他们对于青年学生居然如此疏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时候特别强调,会让两岸青年多交流。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在一项座谈会上也提到,大陆会进一步听取台湾年轻人的意见,而且会更具体深入的提出新政策。台湾《旺报》15日社评说:两岸交流互动了30年,有关青年交流的政策几乎是空白的,两岸的青年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应该是两岸和平发展大局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环。文章摘编如下:
《服贸协议》本来是两岸经贸交流进程中正常而必要的环节,不但可以协助台湾服务业进入大陆市场,更是台湾迈向区域经济整合的踏脚石,不料却在青年学生的抗议之下中挫,连带的也影响了两岸关系后续的进程。从太阳花学运中可以了解,朝野两党的政治号召已经无法吸引青年,对于大陆以及两岸的互动,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尽管反服贸不代表“反中”,“台独”思想也只是几位学运领导人的意识型态,学运能够带动学生上街,说明大多数青年还是关心自己的前景以及台湾的未来。
国民党在两蒋时代完全采取统一观念的教育和政策,多数学生视统一为必然,不过那时两岸仍处于敌对状态,所谓的统一是“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现在看起来有点像笑话,但当年大家都这么认定。等到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以后,改变教科书的内容,注入“台湾独立”的思想,加上马英九“不统、不独、不武”的观念,时下青年多只认同自己是台湾人。至于和大陆的未来如何,一般青年的态度是“再看看”。
两岸交流以来,国共两党最注重的是经贸领域的合作,有关青年的互动在政策上只有学生的就学交流。大陆对台湾学生比照港澳学生,入学分数低于当地学生,算是一种优惠。但是陆生来台则设了种种限制,除了限制省市,对大陆学历只承认985高校;陆生来台以后还有《两岸关系条例》的“三限六不”,把政治上的对垒用到学生身上。种种政策上的约制让两岸青年高兴不起来,交流都会有先入为主的障碍。
至于民间层次的往来,则有很多学校之间、社团之间的邀访,大陆对台湾青年的交流泰半以旅游为主,虽然落地接待,倍尽地主情谊,但是参访过后没有接续的互动,而且在行程中所见所闻全凭个人观感,就像到其他国家旅游一样,很难在一两次的旅游中产生认同感。这样的互动基本上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起不了积极作用。
社评认为,两岸之间的文化价值和生活差异更是让台湾青年不愿意接受和大陆融和的关键。如果大陆的政治改革不能够调合台湾既有的民主人权价值,两岸之间的鸿沟就很难跨越,尤其是年轻世代。
而太阳花学运中的领导人都是“台独”意识者,说明了民进党多年的选举文宣以及在校园中的播种已经开花结果,“台独”意识一旦长成,要想改变的可能性就相对降低,等到形成铁板一块的时候几乎就是和大陆对立了。还好在年轻世代中,“台独”派不是多数,多半还是维持现状的观望派,看看局势如何演变再说。
因此,两岸青年交流的问题不会那样单纯与浮面,如果仅仅只是两岸学生的交换就读,两岸青年的互访或是举办几场座谈,是不可能产生共鸣与互信的。大陆方面剑及履及,很希望能够倾听青年世代的心声,但是两岸和平发展大局无法靠单方成就,台湾方面也有义务要为青年创造环境,让他们对于两岸和平产生认同感。以此看来,两岸和平发展是一个长程的工作,从青年身上着墨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两岸的执政者能拿出什么样的愿景来吸引他们。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