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民进党必须澄清的立场问题

2014年04月28日 14:5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旺报》26日社评指出:台湾政、经、社会局势持续动荡,3月太阳花运动余波荡漾,现在又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核运动,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抗议群众攻占议会,入侵“官署”之后,接着又连续出现几次“路过”抗议活动,台当局“经济部”、“交通部”轮番被示威民众包围,强行闯入,大家有样学样。

  社论指出,分裂的台湾社会已然充满了自以为是,只享利不尽义务的心态,大家都成了“革命闯将”,强将己意称为民意,认为只有自己的主张与要求才代表真理和正义。台湾似已陷入菲律宾化恶性循环,再这样下去,台湾的动荡将会变成一种常态,持续性的现象,台湾只有继续沉沦下去,不知伊于胡底。

  简单地说,民主要以法治为基础,自由也必须负责任的来加以运用,多元与包容不能到了没有是非的地步,任何人与台当局都不能一意孤行。要求监督政府,从而良善治理、政策透明、言论自由、社会正义、可持续性的经济成长都是合理的要求;但民众也必须了解责任政治的精义,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民粹不能解决问题,许多事情不仅是政治问题,也是专业问题,不是单纯的对错或是非的选择,当局有时必须在两难的困境中做出抉择,甚至与短期民意未必吻合,但对长期发展有利。这里面牵涉到价值观念与优先级的选择。我们尤其期望在野党与民众能够理智而非情绪性的来看待和处理问题。

  回到当前社会有关服贸及两岸关系的争议,除了各界为此吵得震天价响之外,美国知名学界、政界人士、美侨商会也曾多次就此发表观点,认为《两岸服贸协议》对台湾来说利大于弊,不签可惜,否则台湾将丧失更多的机会甚至被边缘化。

  但也有美国政府前驻台湾官员如司徒文、王晓民等人明言,台湾与中国大陆签署协议和能否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并没有必然的关系,结果被不同的媒体做不同的解读和引申,亲绿媒体甚至拿来做为批评、打击对手和反对台当局的工具,殊不可取。

  当前大概没人敢说台湾的媒体不够自由,但媒体报导的质量则十分让人疵议。什么“你好大我好怕”、“垄断言论自由”的批评,其实都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同样一则消息、一个事件,不同的媒体可以有全然不同的报导和解读,从好的一面来看,这是媒体及言论自由的表征,从坏的一面来说,大家各说各话,你赞成的我就反对,你反对的我就支持,结果就成了为反对而反对,难怪社会对任何事情都难有共识。

  其实,大家必须理解,这些美国学者或前当局官员的谈话,其出发点一是出于战略大局及区域安全的考虑,二是为了维护、扩大美国的国家利益,只要掌握了这种基本的认知,就能理解今天问题的症结。

  从当前的社会氛围与整体发展情况看来,年底的“七合一”选情对民进党较为有利,而且可以合理预见,若在年底选举获胜之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声势将大涨,必然成为代表民进党参与2016年“大选”的头号战将,在民进党可能夺回政权重新执政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提出诚恳的呼吁。

  由于事涉台湾的前途,区域的安全,民众的身家性命,蔡英文及民进党必须把其两岸政策、两岸关系未来发展方向、过去所签各项协议的态度与立场,明确交待,台湾的选民有权利知道,如果蔡英文仍然企图以空心菜似的虚无表述过关,相信最后民进党仍将功亏一篑。因此,正面响应是唯一的选择。

  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在亚洲地区进行访问,部分论者有谓,美国重返亚洲的目的是要围堵中国,主张台湾也该发挥地缘战略优势,主动配合、扮演积极角色,这不但有点危言耸听,而且可以说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充其量言,美国不过是采取避险的动作,要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平衡中国大陆的崛起,台湾不必也无能破坏中美关系的发展。

  朝野上下尤其是民进党,要如何秉持温暖的心、冷静的脑处理内政及两岸与国际问题,实为当务之急。时间已然不在台湾这一边,持续对抗的心态与作法只会让台湾的未来更加黯淡,只不知我们这种善意的期许和提醒是否陈义过高,还是缘木求鱼?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