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很爱排队,为了蛋塔、甜甜圈、拉面、Hello Kitty、小折、雷神巧克力,流行什么就排队买,等到风潮过了,大家会再去追寻下一项热门商品排队购买,原来需要排队的热门商品渐渐为人遗忘、滞销。这种现象一开始是由上个世纪末的葡式蛋塔热带起,所以我们把这种热门商品泡沫化现象称为“蛋塔效应”。
台湾《联合报》21日发表台北市政府劳动局长陈业鑫的文章说,一样是自上个世纪末开始停滞成长的平均薪资及社会新鲜人起薪,成因众说纷纭:有认为是产业大量西进大陆,有认为是引进大量外劳,有认为是服务业兴起而制造业萎缩,也有认为是政治动荡、政党恶斗内耗所致。以笔者这几年来在第一线协助辅导青年就业、处理劳资纠纷并与企业访谈心得,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因素其实是“高等教育泡沫化”所形成的学位贬值现象。
文章说,台湾低薪固然已经成为普遍化现象,但其实观察个别产业中的个别企业,还是有薪资逐年成长的例子,这些企业主向笔者反映,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实作经验不足,比20年前技职教育的专科毕业生竞争力差,企业录取大学毕业生后还要投入大量资源培训,起薪当然无法拉高。20年前,即1994年,正是台湾“教改”正式推动的那一年,“广设高中大学”成为教改人士用来纾解升学压力的政策,但也是形成今日普遍低薪的元凶。
台湾这20年来,先有“流浪教师”现象,最近又有“流浪律师”之议,不知道下一个要“流浪”的专业轮到哪一个?现在台湾高等教育浮滥,科系设置不符产业发展趋势,课程内容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追本溯源,就是没有整体的人力资源规划政策,看不出来由哪个部门总体负责规划,台当局“经济部”、“教育部”、“劳动部”甚至“国发会”各搞各的,一代代的青年进到大学读着不知所谓的书,浪费学习力最强的4年青春,甚至背负大笔学贷,等到出校门才发现只能领22K薪水,加上高房价挤压,当然会对社会、台当局感到失望、愤怒。
要解决此问题,首先是台当局必须要投资在人力资源规划上,并由经济发展政策为核心,往上与教育政策接轨,往下连结劳动政策,让供给过剩已产生“流浪XX”或低薪化现象的科系退场,避免一边招收新生却一边制造失业或低薪毕业生之科系存在。以医学教育为例,就将全台湾每年医学系招生名额严控在1300名,并以教考训用合一模式,在教育过程大量引入临床实务,毕业通过考试就能执行业务,就是一个理想的模式。
其次是恢复过往技职教育荣光,此部分可由企业进场接手办学不佳有退场疑虑的大学,将之改为能满足企业人才培育需求之技职学校,就如同过去台塑设置明志科技大学及韩国三星集团自办技职学院一般,让企业发挥社会责任,公共财政减轻负担,并让青年在学期间习得技能满足市场所需,企业也得到量身订作的人才,达成青年、社会、企业各方多赢局面。
不符社会现状及市场需求的大学、科系如一直存在,形成“不退场的蛋塔效应”,不止浪费一代代青年的聪明才智及宝贵青春,更将埋下社会进一步动荡不安的危险因子,在台湾12年“国教”即将上路之际,值得大家一起深思。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