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湾应该拼“幸福经济”而不是“数字经济”

2014年02月05日 18:1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经济日报》4日发表社论,呼吁台湾应该拼“幸福经济”,而不是拼“数字经济”。摘录如下: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在除夕前一天传来好消息,去年台湾经济成长率保2有成,达到2.19%,但对一般民众来说,显然不如人意,主因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事,都还笼罩在闷的环境下,因此岛内经济研究机构对今年的经济景气都不敢过于乐观;去年底发布的成长率预测值落在2.7%到2.9%之间,近日因欧美经济趋向正面发展,才逐渐调高为3.2到3.3%左右。

  不论去年的保2,或今年的保3,有无达阵,其实都是数字的变化而已,重点是民众的实际感受。

  经济成长率的预测常常失准,因为它涉及人类心理层面对消费态度的变动,也涉及了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却难以预测的政治决策,甚至行政基层对于领导阶层能否稳居上位的判断,会影响其是否全力遵循经济政策的落实。再加上全球化浪潮之下,世界各地的经济透过贸易和投资互动,密切相关,岛内经济状况能够由岛内政策影响的程度已经大幅下降。因此,有经验的地区对于经济成长数据,都只是“仅供参考”,不会将它当成是政绩良窳的最重要指标。

  相较于经济成长率,人民的“幸福指数”是否提升,是比较可以反映施政效能的。虽然经济状况的好坏还是会部分影响幸福指数的高低,但是家庭关系、社会联系、身体健康、居住条件、环境品质、人身安全、工作与生活平衡、公民参与及政府治理等幸福所涉及的面向,不管国际景气好坏,却可以透过各种方案的调整,让它们逐步改善,累积为一个经济成长率也许不算太高,人民却满怀幸福感的社会。

  这种道理非常简单:即使今年的经济成长率为零,也就是今年的收入和去年一样,但如果社会充满着“好人好事”,大家看到、听到的都是充满光明的社会事件时,民众的感受当然是更为美好幸福的;会斤斤计较经济成长率的人也会大幅降低。

  在这种认知下,全球主要的先进国家或地区都开始调查“幸福指数”,做为施政参考;马英九也在2012年大选时宣示将进行幸福指数的调查,并由“主计总处”在去年8月底公布了调查结果。调查发现台湾民众的幸福指数为6.64分,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所调查的37个对象比较排名为19,超越日本和韩国。虽然台湾成绩还算不错,但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于今之计,应是由马英九或江宜桦在一年伊始,宣示将以幸福指数向上提升若干名次,做为今年的目标,指示各项次指标的相关“部会”列为施政目标,全力冲刺以促其实现;特别是民众的主观幸福感,才应该是所有施政的诉求依归。

  在这种理念之下,许多民众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但可以用有限社会资源就可以处理的事务,才可能受到重视。例如,如何提供高龄弱势族群网络培训的协助,提高他们和社会的联系互动;如何设计社区活动让参与的家庭亲子互动更为良好;如何提供社会优势家庭对弱势家庭协助和互动的方案,来提升社会间不同层级互动以提高社会的温馨感;如何解决游民群聚久居,以免降低居住品质并对观光产生负面影响;都会闹区及巷弄沦为流动摊贩的聚集地,长期干扰游客及正规商务。

  这些台当局高层往往不用心的“小事情”,却正是经年累月形塑市民幸福感的重要元素。但如果只追求经济成长,不追求幸福指数的话,永远不会被台当局“部会”列为施政重点;而效能相对较差的地方政府往往就成为拖累政府形象的渊薮。

  我们诚恳地呼吁台湾领导人,应责成相关部门以追求“幸福指数”的持续上升为施政目标;否则,台当局进行幸福指数调查将变成另一项施政花瓶,劳师动众、耗用资源却反而制造民众的怨怼。

[责任编辑:赵静]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