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民进党“挺贪腐”的幽灵重现?

2014年01月20日 13:2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联合报》19日社论指出:台当局“交通部前部长”郭瑶琪因贪污案遭判刑8年定谳入狱,对此,民进党上从“两个太阳”苏贞昌和蔡英文,到台北市长热门人选柯文哲,乃至多数“立院”党团成员,都在第一时间力挺郭瑶琪,指控这是“政治清算”。郭瑶琪虽已入狱,但争议并未停歇。

  这样的场景,其实并不陌生。近年,民进党每逢民进党内重要政治人物涉及弊案,皆会上演相同戏码。如云林县长苏治芬、嘉义县长张花冠因贪渎案遭起诉,前台糖董事长吴乃仁、前“立委”洪奇昌因台糖购地弊案遭判刑,以及民进党“立院”党团总召柯建铭的“司法关说案”等,每有侦办进展或遇法院宣判,民进党总是上下一心指控相关案件是政治迫害,并谴责司法不公。

  平心而论,这些民进党内上下“力挺”的弊案,事件本质和弊情内容并不尽相同,有些案件或有不同见解,有些则是违法乱纪迹证昭然若揭。以台糖购地弊案为例,就是“立委”以“选民服务”之名,带着政治“金主”登堂入室,要求公营企业为其大开方便之门。又如郭瑶琪的收贿案,看监听译文、行贿者证词及内部会议纪录,都已让官商勾结事实无所遁形。至于王金平为柯建铭关说“司法”的案件,不论特侦组或“检评会”的报告都直指“司法关说”确实存在;但民进党仍然不顾是非黑白一致声援王柯,“立院”纪律委员会并为柯建铭放水护航,甚至悍然为其“修法”,罔顾社会视听。

  民进党这种面对弊案的“团结气氛”,不由得让人想起它面对前陈水扁家族弊案的态度。当时,尽管种种迹证都直指扁家涉贪,民进党也明白事态已无法遮掩,但全党上下却仍选择坚持挺扁到底。令人扼腕的是,民进党内少数有理想的同志稍稍发表意见,即遭其他同志质疑忠诚度并严厉打压,因而有“十一寇”事件发生。直至今日,“救扁”仍是民进党的主旋律之一。

  民进党的做法,作用有三:一是混淆社会视听:故意营造“司法蓝绿有别”的气氛,让民众误以为国民党仍在操纵“司法”,从而对执政党产生反感;二是回避政治责任:涉贪必使全党蒙羞,“作贼的先喊抓贼”,用“受害人”的身分来掩盖“犯罪者”的事实;三是藉此整肃民进党内杂音,迫使可能知晓真相或企图评论的民进党内同志噤声不语,以免真相外露,以便共同团结在民进党的清廉假象之下。

  这种手法,也反映了民进党言行不一的矛盾。面对国民党的弊案时,民进党总是义正辞严、未审先判;但面对自家人涉贪,却往往不问是非、极力包庇。对内而言,这是政党的道德堕落;对外而言,则是对“司法”的压迫与对社会的误导。这种双重标准,也是民进党道德形象日益剥落的主因。

  当年民进党因为挺扁而不惜集体“挺贪腐”,结果付出惨痛的代价,接连输掉台湾选举。如今,民进党还在不断“挺关说”、“挺收贿”,不断挑战选民的正义与价值认知;它有多少道德资产可以挥霍?真不怕挺“挺贪腐”的幽灵重现吗?

  民进党对“中华民国宪法”的否定,一直是以意识形态的歧异为藉口,来矫饰自己对体制的不认同。但在“司法”判决和道德标准上,民进党若以为自己亦可享受一套超乎社会的标准,甚至可以透过政治力的营造,使自己不受“司法”的拘限;那么,如此唯我独尊、自行其是的政党,到底还能服从什么体制的规范?

  试想,今天民进党只是在野,如果对于民进党内涉贪、涉弊案件都要抗拒司法判决,都要透过政治手段包庇;当有朝一日,若它重新夺回政权,一旦各种弊案连环上演,体制内还有什么力量约束其越轨行为?

  不必奢谈什么公理正义,民进党要先学会坦然面对民进党内同志的弊案,接受和庶民相同的标准接受司法制裁,才能证明自己有资格重新执政。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