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主席苏贞昌日前提出“海滩之鸥”与“中国加一”概念,尽管谢长廷立刻抨击,蔡英文却予以肯定。非但显示苏贞昌的论述在民进党内仍有争议,也反映民进党主席之战已经提前开打,苏蔡谢三人都在竞逐两岸政策论述的主导权。
苏贞昌日前提出“海滩之鸥”与“中国加一”之后,谢长廷随即批评“海鸥理论不容易让人理解”,因为海鸥与人互相不干扰,但两岸要对话、要交流、要接触,所以他觉得这样的比喻不很适当。至于“中国加一”,谢长廷认为,苏贞昌应该要讲清楚内容,而且为什么不是“台湾加一”呢?
吊诡的是,被外界公认是苏贞昌主要对手的蔡英文,针对同样问题却回应“很好,没有什么不清楚的”,她认为苏贞昌的意思就是“台湾跟中国大陆如果能够相互尊重,一定可以和平相处”。
为什么苏贞昌的言论被“主要敌人”肯定,而“次要敌人”却要打击?为什么被外界视为反苏盟友的谢蔡两人却不同调?显然值得探讨。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19日社评指出,简单地说,这些现象完全是权力之争。众所皆知,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发展与走向,一向是“党内派系斗争的政治工具与产物”,从“四个如果”、“事实主权定位”、“台独党纲”、“台湾前途决议文”及“正常国家决议文”,不仅都是派系角力的结果,也反映了当时民进党内“当权派”的思维。谁能掌控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话语权,谁就能决定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走向,而两岸关系既是民进党政策中最为外界所重视,谁能主导民进党两岸政策,当然就是民进党的实质领导者。
苏贞昌想要提出“对中政策总结报告”,当然是企图主导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蔡英文会将这份类似“纲领性文件”的总结报告降低位阶,贬为比会议纪录层次还低的“检讨纪要”,当然就是不乐见苏贞昌主导两岸政策;谢长廷会坚持废除苏贞昌原先构想的“宪政共识”,当然也是同样的道理。
既然如此,为什么蔡英文又会为苏贞昌的“海鸥理论”和“中国加一”缓颊?为什么不像谢长廷一样继续抨击?答案也与权力有关。
过去几年来,谢长廷一直被外界认为是蔡英文的盟友,其实从前年10月谢长廷展开破冰之旅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十分微妙,蔡英文对于谢长廷的“宪法各表”与“宪法共识”,并未全然支持;对于谢长廷积极推动民共交流,抢了她的“头香”,也未必欣然乐见;但在“联手抗苏”的共同目标下,两人始终维持合作多于竞争的关系。
然而,谢长廷即将宣布要竞选民进党主席,如果他能击败苏贞昌,那么苏贞昌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必然提前出局;问题是,谢苏对垒,谢长廷并不是稳操胜券,甚至输面还比较大,如此一来,要是2014民进党胜选,苏贞昌以现任民进党主席之尊争取党内提名,无论正当性与合理性都足以与蔡英文一较高下,蔡英文想要获得提名的难度势必提高。在此情况下,蔡英文出马竞选民进党主席的可能性,当然越来越浓。
可以预见,未来苏蔡谢三人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谢长廷与蔡英文或许仍会分进合击,共同对付苏贞昌,但在争夺民进党两岸政策论述的主导权方面,双方都会全力以赴,绝对不会轻易把话语权拱手让人,只是蔡英文暂时会采取比较模糊抽象的立场。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