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从白衫军到柯文哲 台湾第三势力崛起?

2014年01月06日 08:5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联合报》5日发表社论说,在2013年,台湾出现三个明显的现象:一是社会抗争的再起,二是政党政治的走衰,三是大企业信任度的跌落。这三股趋势,形塑了去年一整年的气候,刻划出一条民气从失望转向愤怒的上升弧线。在今年的“七合一”选举中,这条愤怒弧线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去年最受瞩目的社会运动,无疑是洪仲丘案引发的“白衫军”抗争,其规模之浩大、动员之有效、诉求之动人,超过了许多政党或社运团体主导的示威。较之同期间的反核四、反服贸、反大埔开发、反媒体垄断等抗争,白衫军显然也更具有公民运动的主体性,有意识地阻挡了政治力的介入。也因此,白衫军被视为民间寻求蓝绿之外的“第三势力”集结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

  这个线索,到了最近的“柯文哲现象”,则又更加明显。柯文哲属性偏绿,却对加入民进党披绿袍参选一再犹豫;其目的,无非想要保持“政治素人”的形象想像,吸引厌倦“非蓝即绿”的选民支持,那也是他胜选的关键所在。包括其主要假想敌连胜文,形象亦非典型蓝军政治人物,却享有相当高的民意支持;可见,选民(尤其台北市选民)对打破既有蓝绿对峙的窠臼都怀有期待。

  反过来看,民众对于超越蓝绿的第三势力期待甚深,恰恰亦反证了朝野政党令人失望之深。马当局执政进入第6年,因用人失当、魄力不足、缺乏瞻瞩等因素,无法拿出让民众满意的成绩;而经济屡陷泥沼,更导致民心浮躁思变。相对的,在野阵营既无法共体时艰,亦无力拿出有效的解治对策,却拚命在那里扯执政党后腿,使台湾的困境雪上加霜。这样的在野党,口口声声爱台湾,一举一动却都在牵制台湾,不惜拖垮台湾。政党政治走到这种地步,夫复何言?

  台湾政党政治的破败,不仅是蓝绿意识形态斗争走到穷途,更大的问题是,朝野在治理眼光、行政专业、民主气度上都缺乏提升与开展,甚至在互相比烂。这点,从国民党提出“核四公投”却随即龟缩,民进党则见猎心喜却不顾立场反覆,已一目了然。而对政党政治更致命的一击,则是民进党在关说案中的拥王挺柯及反马打黄,不仅把法治与是非扭曲到极点,也让台湾陷于价值错乱而难以运作的地步。试想,一个力挺“立法院长”关说的在野党,如何扮演监督制衡角色?民进党选择为王金平抬轿不啻是自焚行为,又如何争取中间选民支持?

  最近,有亲绿人士声称有意整合“第三势力”,希借此推动政治板块的变化;此举,当然是看出了民众对蓝绿僵持的厌烦,使中间路线出现更大空间。然而,这个“整合说”,也让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分散的民间力量,若能通过整合而展现力量,或可望对抗政治的不公不义;忧的是,整合的过程稍一不慎,将使纯净的社会力量被政治渗透、收编,乃至分裂或瓦解。那必将是一场大灾难。

  从最近柯文哲的入民进党问题,不难看到其间吊诡。目前,柯文哲获有发起白衫军的“一九八五联盟”支持,柯文哲也宣称,其“在野大联盟”将延揽“一九八五”的成员加入。然而,一旦柯文哲被绿营收编加入民进党,“一九八五联盟”大约也只能跟着遭到政治收编染绿,或分裂四散;如此一来,白衫军曾经缔造的传奇,恐怕只能偃旗息鼓,无疾而终。

  事实上,“第三势力”并不是全新的概念。多年来,政治人物一直试图在蓝绿两大党之间走出第三条路,包括新党、亲民党、乃至红衫军,均只能维持暂时性的影响力。2007年亦曾有中生代政治人物发起“第三社会党”,仍因气候不够成熟又缺乏奥援,未见作用。

  社论最后说,我们指出第三势力每每昙花一现的事实,不是要泼民间力量的冷水,而是提醒公民团体必须把握原则与方向,坚持立场,不要浪费社会的期待,而自乱阵脚。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醒朝野政党自我警惕,并善用内外的督促力量进行反省与改造;因为,不能维护社会价值与不懂得回应公众期待的政党,不可能获得民心。更要提醒的是:病弱的政党政治,一旦遇上暴怒的群众,稍一操持失当,将使台湾一蹶不振;茉莉花革命后的埃及,就是上演中的殷鉴。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