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湾社会要多些理性思辨 少些血气谩骂

2013年12月24日 09:3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早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并以《新人生观》一书名闻遐迩的罗家伦曾说:“侠,出于伟大的同情。”他给侠下了三条件:大仁、大义、大勇,换言之,一般同情不算侠、好勇斗狠不算侠,要出于伟大的同情才算。

  台湾《工商时报》24日社论指出:今年以来台湾的社会出了不少事,除了经济难以保二、两岸服贸协议引来漫天盖地的批判,食品安全风暴、军中人权问题及产业废水污染事件,也每每成为舆论焦点。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批评,更贴切的说是谩骂,特别是来势汹汹的网络谩骂,似乎理直气壮,然而这不能算是伟大的同情,自然也称不上侠的作为。

  社会的进步乃是建立在理性的批评,而非谩骂。有为者应该在人人以为没问题时有勇气提出批评,在人人以为太平时有勇气提出警告,而非事件爆发之后不去了解真相,即出言不逊的攻诘。遗憾的是,台湾社会现在已经形成一种风气,就是不求甚解的谩骂。当台湾经济成长率逐季下修,那些连GDP为何物都不清楚者,仍可天马行空的炮轰;而当通膨率与外界感受有落差时,那些连CPI如何编制都不明白的人,竟也能先声夺人批判台当局统计造假。然而,这些未经理性思考想当然尔的谩骂,只会让台湾社会更肤浅化而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理性批评是社会进步的力量,但动辄以非理性语言谩骂者于社会反而有害,也许他们自以为是正义的代表,但他们实在构不上罗家伦所言“伟大的同情”。他们气势汹汹的批判,忽而大骂官员、忽而大骂意见与他们相左者,骂声中少有知识内涵,除了激起人们血气,并无助于进步。最令人忧心的是,面对这些铺天盖地而来的咆哮与谩骂,我们的官员却不敢挺直腰杆说真话,只会私下唉声叹气。台湾社会的是非曲直竟然是由声音大小决定,而不是由知识决定,这是何等的悲哀。

  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理性的思辨,更需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如今我们这个社会距此太远。就以日月光的事业废水排放事件为例,那些连事业废水处理是怎么一回事都不知、连何谓海放何谓陆放都不了解、连污水排放的法令权责都不清楚者,居然转眼之间全都成为专家;当有官员说日月光海放的水质符合标准,随即有人在网路为文要他们“喝下去”,其不理性至此,令人浩叹。在骂声连连之际,多数当局官员为之噤口,深怕讲多了会被误以为在包庇厂商而遭来批判,于是真相就在无理的咆哮中愈发不清楚了。

  长期以来,无理的谩骂是台湾社会难以进步的原因,但如今那些有专业知识者竟也畏缩不言,则是更可悲之事。一个进步的社会靠的是理性的思辨及勇气,不幸的是,如今谩骂者色厉内荏,为官者又乡愿成习,网路上充满忿戾的言论,而我们的舆论又经常见猎心喜,少有冷静思索的空间。许多追风逐影的报导,表面看似正义,但由于缺少理性的思辨,最后只会让社会更沸腾,而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要随后有另一更吸引大家目光的事件发生,台湾社会旋即又忘了前面那个曾是新闻焦点的事件;而当舆论不再关注,一切问题又不了了之,回到原点。

  圣经传道书说:“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事业废水污染河川、食品安全问题、军中人权问题,难道过去没发生过?如果大家不健忘,20年前、10多年前、甚至两三年前,这些事皆曾引起舆论热烈讨论并大加挞伐,而台当局每次在全民关注时也成立了专案小组、订定行动计划,并宣示改善问题的决心。然而事件过去,舆论不再关注,船过水无痕,随着那些行动计划一一完成行政程序归档,昔日老问题又一一出现。长此以往,河川污染、食品安全、军中人权如何能获得彻底的改善?

  台湾经济社会要进步,我们的民众就该学习理性的思辨,我们的官员则应该要有讲真话的勇气。今年适逢前台当局“行政院长”孙运璇百岁冥诞,近日台当局高层在缅怀这位昔日台湾经济领航者时,都表示要效法“孙运璇精神”;所谓孙运璇精神,就是有远见、有勇气而为所应为,不因漫天盖地的骂声而退缩,不因外来压力而畏怯,慨然有罗家伦所言侠的精神。回想当年创造台湾经济奇迹者除了孙运璇,还有尹仲容、李国鼎、俞国华、汪彝定等人,他们每个人全都有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而这也正是今日内阁所最欠缺的。

  法国有一则格言这么说:“不伴随力量的正义是无效的,而不伴随正义的力量是暴虐的。”对于近日台湾社会风波不断,谩骂之声响于穹苍,当局官员迷思茫然之际,这则格言如同暮鼓晨钟令人深思。我们吁请岛内民众要多些理性的思考,而官员则要多些果敢的勇气,唯其如此台湾才能进步。否则每遇事件各方谩骂一番,官员虚应故事弄个专案小组,随后相安无事,直至下一场风波又来;在这样的循环里,台湾社会沉沦以致破败,恐为期不远。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