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民进党拼台北市长重点不在人选

2013年12月23日 08:2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民进党最近为了2014台北市长提名闹得沸沸扬扬,无党籍台大医院医师柯文哲可望入民进党披绿袍出征,民进党内为终于出现了一位较有战力的候选人兴高采烈。香港中评社23日社评指出,说白了,民进党拼台北市长选举,关键在政党整体支持度,两岸政策是重要因素,人选的影响其实有限。

  社评回顾1998、2002、2006、2010四次战况激烈的台北市长选举,1998是寻求连任的陈水扁对上挑战者马英九,结果马英九以得票率51.13%赢过陈水扁的45.91%。当时,陈水扁已担任了4年台北市长,任内民意支持度高达7至8成,施政满意度如日中天,没想到却惨败在马英九手下。1998这次选举是台北市民“选党不选人”、“蓝色情结”最清楚的指标,震撼了全台。

  之后的三次选举,2002马英九以64.11%大胜民进党的李应元35.89%;2006郝龙斌以53.81%击溃谢长廷的40.89%;2010郝龙斌拚连任以55.64%打败苏贞昌的43.81%。

  从民进党这四次台北市长选将来看,除了李应元之外,陈水扁、苏贞昌、谢长廷都是“天王”。其中,尤其是郝龙斌二次选举对上的谢长廷、苏贞昌,都是民进党战将,口才便给,机智和造势能力绝对超过郝龙斌,最后“绿天王”还是败下阵来。

  再从得票率来看,民进党在1998、2002、2006、2010四次选票,得票率分别从35.89%到45.91%,反映出民进党在台北市的基本盘也大约是4成多。2002李应元对上实力超强的马英九只拿到3成5得票率,这个数字非常态。较有对比价值的是1998马英九挑战现任的陈水扁,以及2010年苏贞昌出战郝龙斌市长,陈水扁当时有政绩做底,得票率才4成6,苏贞昌首次披挂上阵选市长也有4成4,显见有基本盘锅盖罩顶,人选影响没那么大。

  前阵子,部分民进党人认为柯文哲医师不必入党,以在野联盟模式参选,较有胜算,柯本人原先也如此认为,炒了好久的新闻。但如果足够了解台北市长选举,就会知道,这完全是“假议题”。理由很简单,如果民进党不提名,柯文哲以无党籍身分代表在野联盟参选,难道选民就会认为柯不是绿营代表?事实上,民进党也不可能不提名。柯最后决定入党,只是让民进党中央不要那么为难,对选举最后结果影响不大。

  至于,到底何以台北市有那么鲜明的“选党不选人”,以及“蓝色情结”?这与选民结构有最主要关系,台北市是全台首善之区,全台湾主要企业总部、行政机关都在台北市,市民平均也较畗裕,尤其近年房价飙涨之后,台北市民与中南部民众财富差距更为明显。因此,台北市民对政党各项政策的要求都远高于其他县市,害怕变动,且投票时较不会受到人情动员。民进党过去这些年在两岸政策上吃了很大的亏,就如同许多绿营人士所说的,“应让民众相信民进党有解决两岸问题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市的“蓝色情结”有慢慢扩散到新北市的现像,否则2010年人气强强滚的蔡英文也不会败在朱立伦手下。

  民进党更要当心,反两岸交流、反商的政策,极度不利于民进党在北台湾都会区开拓选票。台湾有2300万人,新北市就有近400万,台北市约280万,即将升格的桃园市200万,蓝军相当稳固的“北三都”加起来就近900万人,快占到全台人口的一半,这也冲击到选举的情势,即使南台湾一片绿,也难撼动人口与财富密集的北部地区。

  所以说,民进党花那么多人力、口舌去讨论台北市长人选的问题,实在是没有必要。关键不在人选,陈水扁1998年以支持度7、8成的市长都连任不了了,柯文哲会比陈水扁更厉害吗?值得绿营深思!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