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公平贸易伦理消费”在台湾悄然兴起

2013年12月19日 09:1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第一家专卖公平贸易商品的“公平超市”开张了。让原本散见各家小铺的各式公平贸易商品,有了集中的归宿。台湾《联合报》19日社论对此发表评论说,有心“以消费改变世界”的购买者,不用东市买咖啡、西市购红茶;减少消费者与公平商品间的购买障碍,这是台湾民间力量推行“伦理消费”的里程碑。

  社论指出,结盟既有连锁超市般的作法,也让公平贸易商品与概念,得以通过既有通路,有更高的能见度与可及性。如果我们期待让“零剥削”的商品进驻巷弄商家,真正成为市井小民的生活肌理与消费共识,这是可喜的第一步。

  “公平贸易”是欧美推行多年的日常革命,民众通过购买由国际公平贸易组织认证的产品,实践伦理消费,由组织订出合理价格,确保生产与贸易过程中没有对生产者的收入、人权及生态环境的剥削;店家再由销售所得中提拨一定比例供生产地发展社区建设,改善生活条件。估计全球约有七百五十万名农民及其家庭受惠,尤其是低度发展国家的农民。

  这样的伦理消费概念,对现今台湾尤为重要。第一,连环爆的食安危机已经证明,“追求低价”的市场竞争,常常以消费者的利益与健康为牺牲。以小包装米掺劣案为例,当超市不断压低粮商的进货价,转而逼使粮商耍诈使用劣质米、进口米,消费者能买到好货吗?

  第二,《看见台湾》纪录片揭露“农业上山”对环境的剥削,除台当局部门该面对行政怠惰责任外,消费者亦该自省,喝高山茶、啖高冷蔬菜让生态付出的惨烈代价,我们把子孙的环境吃喝掉了。改变消费行为,进而迫使生产行为改变,是可以选择的主动。

  台湾民众借消费行为追求生产的公平正义,可以更积极。但要使这波新的伦理消费浪潮向前进,不能只是民间一头热,台当局也该有所作为。

  《联合报》60周年时推出“借镜国外、提升台湾”的报导中,即曾引介国外“公平贸易城市”的新观念,指出“更绿、更永续、更创新”已是21世纪城市治理的重要竞赛,有诚意的永续,得靠公民协力完成。曾获联合国“人居荣誉奖”的瑞典南大城马尔摩市,由“食物”及“伦理消费”下手:学校全面实施“有机营养午餐”,全市已在2006年成为瑞典第一个“公平贸易城市”。

  反观台湾,新北市开全台湾县市风气之先,供应全市小学有机营养午餐,成为各县市政府取经对象;在争取成为全台湾第一个“公平贸易城市”的荣衔上,大可急起直追,及时赶上国际大城的脚步。

  依据国际公平贸易组织的定义,要挂上“公平贸易城市”的荣衔,指标包含:城市议会决议支持公共部门增加公平贸易产品的采购、全市商店必须供应一定数量的公平贸易产品,以及必须提供公平贸易相关资讯给市民。马尔摩市政府与民间合作出版的“有机及公平贸易消费指南”,提供了详尽的资讯。

  一旦台当局部门公共采购以公平贸易产品为优先选项,供应商马上领教到消费者的集体力量。于是,有机产品及公平贸易商品,逐渐进驻城市的各家超市货架。从香蕉、谷物等必需品,到有机狗食、绝非童工血汗缝制的公平贸易足球等等,商品几乎涵盖生活各层面。在欧洲,1994年经公平贸易组织认证的商品只有3种;如今已近5000种,市民对“公平贸易”的认识与实践,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亚洲,日本熊本市在2011年成为亚洲第一个公平贸易城市,展现城市的进步形象。香港、韩国也步调积极,香港市民发起公民运动,一人一信给港府推动“公平贸易城市”;曾创设韩国第一家社会企业的现任首尔市长朴元淳更是剑及履及,编列预算、并设专人推动“公平贸易城市”,超商提供公平商品上架优惠,公平咖啡一年就有30亿韩元的销量。连韩国最大的寺庙,都宣布成为“公平贸易寺庙”,所有寺庙的周边商品都是公平商品!这样有趣、进步的作法,在城市行销上就已赢了一大步。

  改变世界,可以从消费开始;改变消费,可以从购买商品的地方开始。改变城市,就由成为“公平贸易城市”开始吧。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