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台湾的大统长基公司被检举,查出以低价油混充高价油之后,岛内食品安全问题像滚雪球般不断扩大,台湾各大知名食用油厂商几乎全都中招,每家业者都有或多或少诈骗消费者的嫌疑,厂商和消费者长期以来建立的信赖关系一夕瓦解。消费者都在问,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吃,还有什么厂商可以相信。台湾《工商时报》18日社论说,这样的危机再蔓延下去,就已经不是食品安全而已,而是动摇经济命脉的问题了。
社论说,台湾近几年在经济景气低迷之外,几乎每隔一阵子就会爆出食品安全事件,从塑化剂、毒淀粉到最近的混油、黑心油莫不如此。往往消息传开后,立即诱发更多的检举案件,加上媒体推波助澜,整个社会好像全都是诈骗集团,闹得每家厂商人人自危,民众则惶惶不可终日。
当大统的黑心油刚爆发时,台当局“卫生福利部部长”邱文达在答复“立委”质询时表示,许多案件都是累积已久的老问题,而且再怎么严格把关,“人心险恶是很难克服的”。当时一般民众也相信“人心险恶”应是极为少数,因而认为只要提高食品卫生管理相关法规的刑度和罚款,应该可以遏止不法厂商铤而走险。不料近一个月来,台湾食品安全问题继续连环爆,这样的情势再扩大下去,不仅台湾“美食王国”的美名会崩溃,台湾的出口贸易也将大受打击,如果再不想办法止血,后果不堪设想。社论质疑,究竟台当局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又做了什么,实在应该加以检讨。
最近岛内许多被质疑不良的厂商觉得冤枉,也开始寻求解决的方法,才发现实在是岛内的法规太混乱,过去消费者不在意,业者也因循,因此从来就一直处于迷糊状态。例如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日前就表示,不少业者向她询问,为何1998年的食品卫生法规汇编,写着1987年所公告的铜叶绿素“可用于各类食品中,视实际需要使用”,她原本认为“绝无可能”,但找出汇编后发现确实如此。但同样的公告在2001年的汇编中,却是铜叶绿素只可用于口香糖、泡泡糖等,两者落差实在太大。如果管理单位都无法确知铜叶绿素的使用范围,也难怪业者搞不清楚状况,导致不肖厂商借此混水摸鱼,但其他上下游厂商则无辜受牵连。
此外,现今的各种食品添加物的检验方法,台当局和业者之间不仅没有共识,而且至今尚无公正和令人信服的第三方检验单位,以致于台当局和业者之间多半处于对立的立场,也让民众傻眼。例如遭点名掺有铜叶绿素的泰山董事长詹岳霖和福寿董事长洪尧昆都跳出来喊冤,因为他们的油品都是进口后分装,并无改变任何成分,且都有国外检验证明,自认经得起考验。詹岳霖更进一步说,对于台当局“卫生福利部”的检验报告感到震惊,因为全世界没有任何定量检测油品是否含铜叶绿素的方法,但这次台当局和学者联手,以大统油掺铜叶绿素作为样品自创一个检验标准,若雷同就是不合格,这样的检测方法是否会错杀,值得斟酌。平心而论,业者的说法也有道理,如果因此错杀,则台当局部门处理食安却反而像是提油浇火,把事件延烧的更大。
再者,岛内民众的饮食习惯和和对进口食品的心态,恐怕才是真正问题所在。这几年由于民众开始注重养生,加上地中海食品厂商的宣传,民众都认为食用橄榄油可以避免造成身体三高,却不管橄榄油是否适合自己的烹调习惯,大家都去买橄榄油。但真正高品质橄榄油的成本高,每瓶要价约一千元(新台币,下同),实在不是一般庶民用得起,以致给予投机商人有可趁之机。市面上出现的混油其实已有六、七年之久,投机商人不断尝试混油至完美比例,而成本则降低至每瓶一、二百元,近来不少知名人士和坊间爆料即指出,多年前就觉得橄榄油怎么可能如此便宜,但供给和需求双方却达到一种自我欺骗的平衡,而且因为没有立即的危害,因此多年来也没有人进一步追究,终于累积成目前的食安危机。
从以上分析可以了解食安问题由来已久,最近从彰化县政府揭发大统黑心油开始,如今演变成个个厂商都有嫌疑时,恐怕已经不是“人心险恶”可以解释,而是食安制度和社会集体行为所致。也因此主管部门此后应制定周全的检验标准,且更谨慎小心公布相关的检验结果,以免伤及无辜厂商,致其好不容易建立的商誉毁于一旦而难以弥补。其次,主管部门更应趁此时机教育民众,宣导健康的饮食习惯,而广大的消费者也不要以为自己完全没有责任,应该经常吸收对食品的基本知识,如果继续追求便宜、口感好的食物,难保食安问题不会再发生。唯有主管机关善尽周全管理之责,所有消费者痛定思痛,一起监督食品厂商,使不肖业者无所遁形,才能重新建立台湾食品的信誉。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