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透露,幕僚正规划减少马英九的公开仪式行程,使他能调整工作节奏,以便有多一些时间沉淀,思考重大时政。台湾《联合报》31日社论说这样的调整,虽嫌来得稍迟,但各界仍不妨视为正向积极的改变,给予期许。
社论认为,两三年来,台湾领导人每天安排大量的民间行程及仪式性活动,徒然耗掉大量宝贵的时光,极为不妥;此举,除减损其对时政的沉潜思考,也在人民心中留下“不用心治理”的印象。遗憾的是,马英九即使在支持率民调跌至百分之九的低谷后,依然频频出席一些无谓的颁奖与节庆活动,乐此不疲。直到最近“呛马丢鞋”抗议四起,弄到局面极其难堪,警力疲于奔命;马英九在此之际规划减少跑摊出访,除了被动因应情势,应该也是凛于时局民情不利,企图重振领导威望吧!
社论说,任何执政者,无不希望自己在“统治权威”与“民间声望”两端皆能左右逢源。李登辉作为首任台湾地区民选领导人,执政时似乎品尝到“恩威双收”的美味;但历经两次政党轮替及蓝绿对峙的演变,民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权威年年下降,陈水扁的贪腐无能甚至使领导人尊崇变成了笑话。而马英九的性格及历练,却似乎让他相对轻忽“统治权威”而偏重“民间声望”,他喜好参与各类民间活动,喜欢和民众一一拍照留念,都反映了他这方面的民粹倾向。而渐渐地,他的高人气究竟是因过度曝光而贬值,或是因为执政不力而挫跌,也变得难以分解了。
当今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威望比不上威权年代,这是民主深化的必然现象,其实毋须过虑。但不可忽略的是,决定一个领导人能获得多少民意支持的因素,关键仍在“绩效”。如果台湾政通人和、经济保持活力、社会平稳而少纷争,那么,就算反对党再怎么无理杯葛,领导者依然能获得民众支持。而目前马英九面对的问题却是,施政窒碍难行、经济持续恶化、社会上财富分配不均而年轻世代看不到前景;这些结构性的发展瓶颈,在在需要仰赖领导人的大瞻瞩、大魄力、大决断才能突破,而绝不是马英九在地方跑摊、沾酱油、讲讲话所能达成,这是他必须深刻自觉与警惕的。
社论还说,耐人寻味的是,当马英九办公室宣称幕僚正在帮马英九减少一些公开行程时,似乎显示马英九那么多的仪式性活动都是因应幕僚的安排而赴,而非他个人的主观意愿。若果真如此,不仅幕僚人员的轻忽让人扼腕,马英九的琐碎也同样让人骇异。近年台湾不时陷于空转,幕僚无法为马英九分忧解劳也就罢了,还让他天天为仪式性行程在外奔忙空耗,而马英九竟对这类无谓的安排也不主动制止;这样的台当局,岂不令人错愕?
社论最后说,马英九剩余的任期已经不多,他力挽狂澜的机会也已极迫促;如果不想留下“无能”的污名,他其实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再虚耗。事实上,当媒体将马英九减少跑摊描述为马英九“将专心时政”时,也暴露了其中的反讽气味:在此之前,他的心难道没放在时政上吗?
所谓“跑摊”,就是到别人准备好的台子上去亮亮相、讲讲话,用台湾地区领导人光环帮主办单位“加持”一下;然而,一个百分之九支持率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还有多少光环可以帮人加持?马英九要做的,应该是运用资源和权威搭建舞台,邀请才智之士贡献他们的卓见,透过这些智慧凝聚失散的社会共识,共同为台湾的前途打灯照亮。进一步说,这跟站在“第一线”或“第二线”并没有绝对关系,重要的是马英九要站在领导高度,作出对台湾社会有益的正确决策。一个健康的当局,应该是不同的部门各司其职;如果马英九屡屡抢夺发言权及决策权,势必紊乱专业分工,让问题治丝益棼。
社论最后说,对于马英九将要减少跑摊行程,沉潜时政,强化分工,我们乐观以待。同时,也期盼整个台当局行政团队乃至在野党和社会各界,都能意识到怠速空转的危殆处境,共同贡献心力,扭转台湾难以言状的困境。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