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专家: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纷争的重要启示

2013年09月03日 10:04: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字号:    

  由台湾公共电视台筹划的马英九与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关于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电视辩论即将展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2日在华广网刊文表示,虽然尚不知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审查结果,有许多重要的启示与思考价值。

  全文内容如下:

  由台湾公共电视台筹划的马英九与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关于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电视辩论即将展开。这是一个好的政策互动平台。观察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从最初两岸各界的高度乐观与期盼、到签署后在岛内引起巨大争议再到台湾“立法院”达成“逐条审议、逐条表决”共识,最后到执政者与反对党主席公开电视辩论,到目前尚不知审查结果,有许多重要的启示与思考价值。

  首先,大陆要逐渐学会认识台湾社会的多元化与复杂化现象。两岸经济等协议的签署会在岛内引起争议或正反两方面的评价,不足为奇,大陆要逐渐习惯。不要说敏感的两岸议题会在岛内引起争议,就是台湾内部任何重要的政经改革与政策出台或其他重大事件甚至一个小事件,都会引起内部不同的声音与广泛争议,这已是台湾社会碎片化的重要特征,两岸议题很难例外。

  其次,台湾当局不能凭主观判断任何所谓对台湾有利的两岸政策决策就会得到民意的支持。在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的过程中,台湾当局在“台湾优先,对人民有利”的原则下,积极争取大陆的让步与让利,以为尽可能少的对大陆开放,不必进行内部广泛沟通与协商,就会自然得到民众的肯定与支持,过于将问题简单化,过于主观。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表明,即使获得大陆的让步与让利,只要台湾做出任何开放政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涉及部分行业或群体的利益,就会有担心,就会有反对声音。因此对台湾当局来说,事先的沟通与协商工作非常重要,不能凭主观办事,不能以自己的政治判断取代沟通与协商。

  再次,岛内执政者与反对党领袖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进行公开辩论,是一个很好的政策讨论方式。尽管辩论本身不会成为最后的政策决策,不会改变台湾“立法院”的审议程序,但可以让民众充分了解协议的内容,了解协议利弊得失,增加协议或政策的透明度,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第四,对于两岸签署的协议,要通过台湾“立法院”审查,是岛内的制度规定,要逐步适应。协议通过或被否决,是“议会政治”博弈的结果,两岸尤其是大陆要逐步习惯与适应这一制度与可能的结果。但审查的程序、过程与方式,台湾则要进一步完善与制度化,不能随意或临时改变规则。ECFA审议,台湾“立法院”采取“逐条审议,总体表决”,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审查却改为“逐条审议,逐条表决”的方式,这是需要检讨的。如果“逐条审议,逐条表决”这一模式建立,未来两岸签署的任何协议,都要“逐条审议,逐条表决”,不仅增加协议签署的难度,而且让签署的协议无法通过审议这一关,让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危害重大。

  第五,需要客观评价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台湾经济发展的意义与效果。一方面,服务贸易协议是FTA或ECFA的组成部分,即属于自由贸易协议的一部分,是全球经济区域整合的必然趋势,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签署FTA,不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就会边缘化,就会失去竞争力,不利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不能希望一个经济协议的签署,就会改变一个经济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所有问题与困境,不能认为一个协议就足以改变经济发展趋势或对经济总量、就业有多么大的直接贡献。况且一个经济协议的签署对双方来说一定是有利有弊,而且是利大于弊,否则无法签署,因此要客观与实事求是地评价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影响与效果,既不能片面扩大其积极意义,也不能片面扩大其负面影响。(王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高斯斯]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