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岛内油价已经回归浮动机制,加上电价调涨在即,台湾物价蠢动,民众在抱怨之余,又开始想方设法节约能源,仿佛2008下半年国际油价飙高至147美元时的场景重现。对此台湾《工商时报》10日发表社论说,相对当时马当局新手上路,朝令夕改,这一次台湾执政当局似乎下定决心,要民众认清原物料匮乏的事实,吞下油电双涨的阵痛,以换取台湾“脱胎换骨”的未来。我们欣见台当局终于展现魄力,也期待民间发挥自省力,双管齐下厚植台湾社会永续发展的实力。
回顾新世纪的油价走势,2004年中之前多在每桶40美元之下盘旋,其后随着中国大陆、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兴起,以及商品炒作勃发,油价逐年攀高,一路冲到2008年中的147美元高峰。彼时多国政府和地区纷纷祭出撙节措施,还希望导引产业调整发展方向;民间也三句不离环保,汽车共乘与自行车代步乃蔚为风潮。
社论说,倘若当时执政者能以一贯之,化能源危机为转型契机,今日油价涨风再度袭来,就算冲击难免,痛苦指数或不复2008年时急剧飙升。遗憾的是,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全球陷入金融风暴,油价在2008年底陡落至40美元之下,所有人又将产业转型、节能救地球之事抛诸脑后。不多时,众多自行车店如蛋塔效应般泡沫化,亚洲与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领先复苏后,汽车重振雄风,双B车热卖更甚以往。
即使油价在2009年首季低档震荡后旋即反弹,并在2011上半年与2012年初两度涨破110美元,但此段期间,庶民经济当道,缓涨或冻涨成为安抚民心的重要手段,却也埋下今日油电“不涨则已,一涨惊人”的引线。
诚然,民众是健忘的,在70年代能源危机时期,通膨率动辄二位数,开惯大车的美国人就曾短暂拥抱两轮自行车车。但事过境迁,美国迄今仍是汽车超级市场,更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对于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经济利益与生活便利,也终究置于环保节能之上。
社论说,台湾毕竟不是美国。美国以其地大物博与政经强权的绝对优势,可以长年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台湾地窄人稠、原物料资源相对缺乏,本无享受低廉油水电价的条件,多年来却为了产业发展与选票考量,坚持油电水维持最低而扭曲市场机制。影响所及,产业惯于仰赖台当局的补贴与优惠,因而放慢了自我提升的速度;民众视扭曲的油水电价为理所当然,因而轻忽了节能环保的重要;公用事业配合政策,不必为盈亏负责,因而延宕经营绩效的改善。这也就形成了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所谓“大家都被宠坏了”的现状。
社论分析,要让“被宠坏”的民间企业、芸芸众生、公共事业共体时艰,进而彻悟蜕变,必然要经历“矫枉过正”的洗礼与冲击,一如马英九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直言,台湾要想真正脱胎换骨,就必须要忍受阵痛。
民众与企业可以短视,吵闹要糖吃,有远见的当局却不能无视“寅吃卯粮,透支未来”的发展危机。现在,台当局已展现决心,立意改革油电机制,就要贯彻到底,切忌重蹈2008年朝令夕改的覆辙;陈冲行政团队也要忍得住骂名,不能因为有人讽刺“安心内阁”未安民心先扰民,“富民经济”未富民先「负」民,就轻易放弃坚持。
社论还说,当代人很难想像上个世纪两次能源危机通货膨胀高涨的痛苦,即便目前百物蠢动,今年岛内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仍可望控制在2%以内。然而,正因为过去20年,多数世人未曾亲历高通膨之苦,面对今日大陆等新兴市场消费力爆发,低通膨时代可能告终,若不适度让民众对通膨“有感”,若不敦促公营与民间企业应变转型,等煮蛙温水变滚烫,朝野再想挣扎跳脱,为时已晚。
社论分析,相比2008~2009年时的严峻,所幸今年岛内外经济情势已和缓许多。美国联准会(Fed)表明暂不推动第三次量化宽松(QE3),虽令全球股市失望,却也降低更多热钱流窜贾祸的机会,亚洲央行在双利政策上可望有较大的挥洒空间。在此同时,越来越多企业主也体认到薪资水准若不提升,将难以留住人才协助产业转型。换言之,台湾执政当局若能因势利导,推动结构性改革的阻力也将小于全球金融风暴的当时。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