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湾经济转型与双D“惨”业需脱胎换骨

2012年02月10日 11:3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工商时报》10日发表社论说,当前台湾岛内面临两大课题:台湾经济转型与双D产业(DRAM与TFT-LCD)前途,均面临“脱胎换骨”关头,在在考验主事者大破大立的决心。  

  马英九竞选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成功后,立即宣示了几番有气魄的谈话,又以“改革大刀阔斧,台湾脱胎换骨”为主轴,并订下两年的时间表,要积极推动“经济成长、照顾弱势、租税及社福制度改革”,因为两年过后,“接下来又将面临选举……”,而他揭示的改革原则是:“尽管有人不乐意,但非做不可的还是要做。”  

  社论说,在马英九充满理想的改革宣言之后,台当局新行政团队的执政口号率先“脱胎换骨”,从前朝的庶民经济转而追求富民经济。平心而论,富民经济比庶民经济更具积极性,毕竟台湾人均所得已经超过两万美元,本当追求全民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  

  然而,口号脱胎换骨易,行动改弦更张难。试问大刀一砍、大骨一换,岂有不剧痛的道理?任何改革,例如租税与水电油价合理化,都可能面临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弹,以及芸芸众生的不理解或不谅解。当人言可畏,当社会观感欠佳,马当局是否有择善固执的过人勇气?  

  马英九期许由陈冲组成的台当局“财经内阁”,会是个让人民安心与放心的“安心内阁”。一方面要大刀阔斧改革,一方面又希望人民安心,这两者间存在着推进速度的矛盾,前者必须剑及履及(尤其又有两年期限),后者则讲求循序渐进,台当局新“内阁”如何在“脱胎换骨”与“安心”之间求取改革的平衡点?  

  社论认为,要推“安心内阁”,先决条件是台当局新行政团队对于大刀阔斧的对象与优先顺序必须有高度共识,然后依职权分工负责。更重要的是,目前陈冲“内阁”既是马英九寄予高度厚望的黄金组合,就不该是个短期的团队。过去十余年,台湾许多政策的不连贯,除了受制于政党轮替,还在于“阁员”替换有如走马灯,连官员自己都当得不心安,又如何让人民心安?  

  两年时间转眼即过,有些改革应该怎么做,其实已经开过多次会议得出结论,朝野也已了然于胸,就算无法一步到位,至少要踏出改革的步伐,只要改革的“势”造出来,民心未必不思变。现在就怕台当局新“内阁”又重蹈以会养会的拖延覆辙,到头来雷大雨小,万事无不蹉跎。  

  因应台湾经济转型,陈冲的台当局新行政团队提出的方向是“发展高价值的劳力密集产业”。这显然是对过去20年岛内重点扶植资本密集产业的一大反思。在陈水扁当局时代喊得震天价响的“两兆”(半导体与影像显示产业),如今制造出“产值高、累亏大、负债重”的双D“惨”业(DRAM与TFT-LCD),前途茫茫,不知所以。  

  就某种程度而言,现今台湾双D“惨”业,跟希腊之于欧元区的困境相似:苟延残喘,越陷越深,还拖累一大票冤亲债主。在理智上,大家都知道要割舍,但在情感上,没人想成为被消灭的对象,因此哭天抢地者有之,双手一摊者有之,然后巴望台当局可以“大有为”地扛起收拾烂摊子的责任。问题是,这对民众公平吗?对于未来产业的“脱胎换骨”又有何助益?  

  全球DRAM产业一片愁云,美国仅存的DRAM大厂——美光也无法幸免,时间将越来越不利业者的生存。  

  以双D为鉴,有人主张台湾不该再有台当局主导的产业政策。以台湾民间大企业开疆辟土的本事与创新应变的能耐,的确毋需台当局操太多心。但台湾终究是以中小企业为骨干的经济体,台当局仍有必要扮演提拔的角色。若真以双D为鉴,今后的产业政策切忌好大喜功(结果是本大亏大),而应以本小利大为最高追求。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