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连任之后,现正紧锣密鼓进行行政团队改组。面对选民再次付托的四年新任期,马英九的挑战与考验相当艰巨,台湾《中国时报》31日发表社论说,马英九在第二任期内展现的领导能力与执政方向,更将对台湾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社论指出,超过半数民意的背书,意味着马英九的施政大方向获得肯定,尤其推动两岸和解交流更是得到大部分民众的支持,而这也意味着,台湾民众对两岸交流带来更多利益有所期待;在这方面,马英九带领的执政团队一方面应该让更多民众感受到实质的获益,一方面也应该以前瞻的眼光,深化两岸交流层次,促进年轻世代的往来,在经贸、投资、采购之外,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也让台湾可以在中国大陆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良性的影响力。
社论还指出,两岸之争若能逐渐在理念接近中化解,将不仅是台湾全民之福,更是两岸人民之福。
不过,马英九虽然以六百八十九万票的过半票数获胜,但投给蔡英文的六百零九万票,加上投给宋楚瑜的卅七万票,意味着总共有六百四十六万选民是很明确不要马英九当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而且其中有不少选民对马英九两岸政策的速度及方向,是感到不安的。这些人,一样是马英九的头家。
社论说,马英九固然得到了超过百分之五十一的选民支持,但在胜选之后,必须努力与其余百分之四十八的选民对话,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且对自己的施政理念做更积极的沟通,尤其对于两岸政策,必须努力化解这些没有投票给他的民众心里的疑虑,并力图缓和明显蓝绿各半的社会分裂态势。毕竟,如果内部意见激烈对立,势将牵绊两岸政策的推进空间。
社论说,也许投票给马英九的选民有特定的政党属性,但一旦成为领导人,就不能有党派之偏。过去马英九曾被批评决策圈太狭窄,亲近幕僚与基层有距离,又同质性太高,既然成为领导,在决策时就须兼顾各方主张,包容不同理念,尊重反对意见,以全民的未来为最大依归,也以下一代长远福祉及台湾的繁荣成长为自我期许。马英九在第二任期已无连任压力,但民众的评价之眼,却依旧时时紧盯毫不放松,马英九当然也不能松懈。
社论分析,第二任期的最大困难,是接班角力战已经蠢蠢欲动,西瓜派准备另觅明主,以致政策容易被视为难以持续,政治承诺也欠缺说服力。但此时马英九更应该着重于结构性、制度性的问题,因为,如果能为好的政策打好基础,日后施政便能更为顺遂推展。
例如“公平正义”诉求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就是因为贫富差距激起了不少民怨,虽然贫富差距不可能消除,但扶持弱势者、提供急难援助的社福体系,长期以来始终处于缺钱缺人的困境,需要当局更积极地提供资源与支持。
此外,人口老化与少子化的阴影,笼罩着台湾的未来,这是一个无法逃避、也难以扭转的课题,人的问题,就是台湾最大的问题。台当局必须对人口问题做制度性的长远规画,包括如何协助学校转型及教师转业、如何加强幼儿托育服务、如何建立长照制度、如何放宽移民规定以引进人口等等。
其实获得选民再度授权的第二任期,应该可以更有魄力、更决断地大开大阖,挑战一些比较困难的决定,为社会留下更多良好制度。全新的四年,将是马英九为自己留下历史轨迹的全新机会,全民正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