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默言:马当局人事改组显亮点 期待脱胎换骨

2012-01-31 09:2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马英九以一波人事改组大动作作为第二任期改革的起点。香港中评社今日刊载大陆台湾问题研究者默言的评论文章指出,马当局此次人事改组重磅出击,不但人选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其动作之快,考量之周延均可圈可点,亮点颇多,令人对马当局“执政”前途及台湾未来充满期待。

  全文摘编如下:

  新春已至,万象更新。在如愿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马英九便以一波人事改组大动作作为第二任期改革的起点。短短几天的人事布局,马英九同步敲定“内阁”正副“阁揆”与国民党人事调整,从“陈江配”到林中森接任党秘书长、苏俊宾等青年才俊获得赏识重用,此番马英九对“内阁”及党务人事改组重磅出击,不但人选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其动作之快,考量之周延均可圈可点,亮点颇多。正如马英九在除夕谈话中提到的,“台湾已经走到脱胎换骨的阶段”。此番人事改组,令人对马“执政”前途及台湾未来充满期待。

  首先,人事改组彰显马英九当局“执政”理念的转变。在当前及今后相当一个阶段,岛内蓝绿对峙的政治格局不会改变,马当局希冀端出更加出色的政绩。眼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主流,不容停留更不许倒退,经济主轴成为马英九当局第二任期的“执政”核心。正如马英九胜选感言中所说,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当然也包括人事改革。拼经济,拼政绩成为马英九新春伊始人事改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争取“台湾脱胎换骨”的第一步。不论是“陈江配”,还是林中森、苏俊宾等人,或是财经专家、历练丰富,或是党内中青代的骨干,均操守廉洁,能力过人,政界坊间口碑俱佳,可谓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精英分子。这波人事改组,已经凸显马英九贯彻政绩第一的理念,誓要在第二任期有更大的作为,以更加亮眼的政绩为自己,也为台湾的未来交出满意的答卷。

  其次,人事改组为台湾经济脱困起飞注入新动力。未来4年乃至相当长一段时期,台湾经济形势无论外部还是内部都面临严峻挑战。从外部经济环境看,台湾作为以外销为导向的经济体,其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中,欧、美约占80%以上,大陆约占10%,去年第4季度欧债危机爆发,2月到4月份将是欧债到期的高峰期。而美国近日FED公布维持低利率延长一年到2014年,显示美国经济不景气至少将持续到2014年。从内部经济环境看,台湾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经历由外销导向转型为内需导向的阵痛期,整体经济成长率今年更面临保四危机。因经济成长的下滑,接着引发的就是失业率攀升,民众痛苦指数不断提高。 

  因应岛内经济形势,马英九推出“陈江配”出任“新内阁”,博得外界一致好评。陈冲具有深厚的财经背景且历练丰富,广受好评;江宜桦过去在“研考会”负责管考政见、在内政主管部门主管社会福利业务,“陈江配”完全符合马英九第二任期拼经济同时兼顾社会公义的两大施政主轴。马英九在选人用人上任贤举才,注重“政绩是王道”。当前,台湾经济亟待走出内忧外患的困地,新的财经“内阁”能否带领台湾冲出目前的经济困境,进而落实马英九承诺的“黄金十年”愿景令人期待。万丈高楼平地起,人事改组是根基,没有良好的“执政”团队一切便无从谈起。相信“陈江配”不会令马英九失望,也不会令广大台湾民众失望。 

  第三,人事改组为台湾政治吹入新风,影响深远。陈冲接任“阁揆”,也是马英九任内第三任“阁揆”。此次陈冲将升任台行政机构新任主管的讯息披露后,岛内各界均反应良好,其他党派也多表示“乐观其成”。民进党民意部门党团干事长蔡煌琅表示,乐见陈冲出任台行政机构主管,黄伟哲肯定陈冲过年期间仍忙于欧债问题;“台联党”秘书长林志嘉形容“满务实、不多话”的陈冲是不错人选,政治立场虽与“台联党”不同,好好做应有一番作为。由此可见,此次马当局“内阁”改组,几乎没有任何杂音和反对声浪,前所罕见。 

  这种就事论事的态度,相对于过去蓝绿对立、行政机构主管一职常遭反对党蓄意杯葛,恶意制肘的情况,着实有如春风拂面,让人耳目一新。事实上,政务官的选用,只应该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是否具有献身公益、服务社会的责任心,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才能、履历丰富堪当大任,而不是先看蓝绿,再问是非。台湾当局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发展经济,如何保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这也理应成为朝野各党派的共识。政见虽有不同,但谋和平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理应是一致的,也是顺应潮流,满足民心的必然选择。 

  今天的台湾正迈向转型发展的新时代,如果朝野各党派包括民意部门不同党派的民意代表,都能摒弃党派分歧,摒弃过去为了一党一己之私刻意制肘破坏的恶风劣习,善意监督、建言献策,尽力为新“执政”当局各级行政部门营造良好的施政环境,倾尽全力投注于发展经济,造福民众,那么台湾势必踏上和谐进步、稳定发展的康庄大道。(默言 大陆台湾问题研究人士)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