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媒:重庆投资潮对台资的启示

2011年12月12日 10:4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重庆市长黄奇帆在第三届重庆台湾周暨重庆台湾名品博览会上指出,自2009年举办重庆台湾周以来,至今累积签约金额已超过人民币500亿元(新台币2379.5亿元),重庆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第三大重点区,4年来增长13倍,包括宏碁、华硕、鸿海(富士康)等近千家企业均前往设厂,台湾100大集团至少13个集团在重庆落脚。

  不止台商有重庆热,4年间外资对重庆投资也成长了6倍(从10亿美元增加到63亿美元),重庆现在是外资投资中国大陆第三大地区及投资中西部的首选。2007年世界500强在重庆落脚的不到20%,现在则超过33%,显示世界500强的重庆热远超过台资企业。

  台媒《旺报》10日发表社评指出,重庆投资热,道理很简单“政策加持”带动了重庆的发展势头,看懂的台商都往重庆跑。这就是大陆的大趋势。

  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沿海地区仍有不少中小企业台商,面对出口衰退、缺工、工资成本上升等现象只知坐困愁城,却不肯往大陆内陆迁移,既不能看清时势、又沉溺于传统加工出口行业的昔日荣景,他们迟早会被无情市场淘汰。

  很多台商抱怨转型难,但如果不深入观察内陆城市的发展,怎么会找到转型的机会?发展中的中国大陆处处是风险,但也处处是商机。依据中华征信所的调查,2010年台湾100大集团在大陆投资家数,西南地区成长率达68.9%,其次是华中地区39%、华北19.2%、西北也有18.2%,但华东成长只有11.8%,华南更只有6.3%,甚至还低于东北的11.2%,印证投资西迁现象。

  不仅重庆出现投资热,内陆城市包括四川成都、华中武汉、甚至河南郑州、东北哈尔滨等至少十数个城市,都出现投资热现象。以前广西只有台泥去开采水泥矿,没有其他台商愿意前往投资,但东协+1实现后,广西成为对东协的出口窗,鸿海集团就在广西成立对越南厂的物流中心,这是几年前料想不到的事情。

  社论指出,简单地说,台商要存活就要审度时势,当产业链往内陆移动,中小台商就要往内陆迁移;最浅显的例子是,笔记电脑的大本营逐步由华东移往西部的成都和重庆,代表笔电产业供应链跟着移往成都和重庆,留下来的自然面临淘汰危机。

  当制造业大举前进西部,服务业也会跟着移动;正如新光三越选择北京作为大陆第一个落脚的地点,现在不选择上海,反而选择成都,复制台北信义计画区的“新光新天地”。

  台商内迁可选择的城市很多,就必须依据商业策略作决策。一家台资汽车塑料零组件厂,早看出重庆是汽车生产大城,因而选在重庆设立大陆首座塑料厂,这是商业策略的选择。台中上柜公司新天地餐厅于2009年前进大陆,不选择台商密集、竞争激烈的华东和华南地区,首选据点在东北哈尔滨,2010年就获利2700万元新台币,这是策略选择的成功。

  社论说,台商在全球向来逐水草而居,但部分台商在大陆宁固守沿海阵地,不往内陆移动,宁可流血接出口订单,不努力开发内陆市场,宁可制造一成不变的产品,不肯研发创新,让辛苦累积的财富快速流失,这种固执并不明智。

  台商不应该对内迁抱着被逼迫、不得已的消极和悲观态度。要审时度势,用智慧换商机,要打破过去对中国大陆投资的传统迷思,主动争取才有活路。要化被动为主动,跟着政策走、跟着领头大企业走,绝对是中小型台商的生存之道。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