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一个小规模经济体,一定要走外向经济的发展道路。由于蔡英文在公布《十年政纲》的两岸经贸篇的记者会上,明白表示不接受“九二共识”,使得事后各方讨论的焦点都集中在“九二共识”这类的问题上,反而比较少人去分析探讨蔡英文两岸政纲的内容。
台媒《中央日报》网络版12日发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庞建国的特稿文章指出,综观蔡英文《十年政纲》“两岸经贸篇”的内容,蔡英文对于两岸经贸的分析明显地以偏盖全、张冠李戴,我们不能不加以指陈。
文章说,“两岸经贸篇”有三个核心理念,分别是“提升台湾的全球竞争力”、“维持台湾的经济自主性”、以及“重视台湾弱势产业的经济权益”。在蔡英文的解释中,这三个核心理念都有一个共通的逻辑,那就是:都是两岸经贸惹的祸!
蔡英文认为,扩大两岸经贸往来会使得台湾在全球的经贸体系中更加边缘化;两岸经贸会使得台湾落入从属地位,失去经济的主自性;是两岸经贸使得台湾的薪资停滞和所得分配恶化。但是,这些问题真的是因为两岸经贸造成的吗?
其实,稍微把视野放大一些,我们会发现,恐怕不是两岸经贸导致了这些问题,而是全球化带来了这些挑战。
大家都晓得,台湾是一个小规模经济体,所以,一定要走外向经济的发展道路,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找到合适的定位,然后,善用本身的利基,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而在全球化的趋势之下,跨国性地布局产业链,将各种生产要素做最有利的组合,是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法门。所以,产业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配合全球化的竞争,进行海外投资或者引入外资。至于说要去哪里投资?以及有哪些外资愿意到来?就要看获利的比较。
换句话说,企业投资就是将本求利,赔钱的生意没有人会干。企业自己会评估该去那儿投资,该如何进行产业链的布局,才能提升全球的竞争力。能赚钱的地方,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到来,挡也挡不住。赚不了钱的地方,再怎么鼓励,也不会有人想去。台商西进大陆,就是全球化竞争之下的选择,而今天台湾能够进得了全球排行榜的企业,有哪一家没有在大陆投资?李登辉执政的时候,要求“戒急用忍”,鼓励企业“南进”东南亚地区;陈水扁执政时期,要求企业界配合去中美洲地区投资。结果如何?多少台商血本无归,甚至于沦为通缉犯!
事实上,多年以来,台湾官方从未鼓励台商去大陆投资,对于去大陆投资所设的限制和门坎,一直高于去其它国家和地区。同样的,台湾官方对于其它外资的来台投资都是张开双手,唯独对于陆资来台设下一大堆的限制。
不客气的说,蔡英文在政纲中所强调的“全球布局”,既不见林,也不见树。说她不见林,是因为她所批评的两岸经贸带给台湾的负面影响,如薪资停滞和所得分配恶化,其实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结果。全球化所带来的“赢者圈”和“输者圈”现象,并不是台湾独有的,而是举世都得面对的通病。任何人执政,都应该认真处理这种小老百姓的痛苦,但不能以偏盖全地把原因归疚给两岸经贸。
说蔡英文不见树,是因为她看不到在两岸经贸往来的同时,台湾的旁边还有许多竞争者,都想进入大陆市场,或者利用大陆市场走向世界。别的不说,在ECFA签署之后,原先不那么热心推动中日韩高峰会的韩国,忽然积极主动了起来。
文章最后说,台湾如果不愿善用两岸经贸的利基,别人可正等着要递补卡位。在这种情况下,强调要以“从世界走向中国”来取代“从中国走向世界”,恐怕不仅是绕远路,而根本是钻死巷。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