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谢明辉:十二五带来海西对台合作突破

2011-10-12 15:1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海西一直在两岸发展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去两岸关系紧张时,是军事重地;而现在两岸和平发展,则是将海西成功的转型为经济区。自2005年大陆国务院所正式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概念以来,海西就步入了两岸经贸合作的台面。而ECFA的签署更带来海西与台湾经贸合作重大影响,十二五规划更是将海西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考虑,过去海西与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区所存在的相对落后,已然转换成海西发展的绝对优势。而台湾与海西主体福建省更有着“五缘”优势,因此海西应加大力度与台湾经贸进行接轨,两岸共同打造海峡经济圈,共创双赢。 

  香港中评网近日发表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谢明辉的署名文章,文中指出,海西大致上划分为台湾本岛与以福建省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温江将以以海西为主轴,提出十二五规划下,台湾如何与海西展开新的合作方向。

  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一、前言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经济区”或“海西”)为中国大陆福建省政府于2004年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并于2005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正式成立。而海西经济区主要发展省份为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并以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之五大城市作为特区中心。 

  针对海西经济区成立之主要缘由,大陆在2009年5月14日发表之《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海西经济区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进而成为重要沿海经济带之发展区块;除此之外,此区又以福建省作为发展中心,因此自地理环境至商业发展来说,皆与台湾关系密切且相互连结,进而使得此区发展绝对具备增进两岸交往关系之优势。而中国大陆更主张透过将海西经济区法制化的作法,以官方力量使海西经济区作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之先试先行之区域,并着力于推动两岸交流的合作,致力于促进两岸自经济、区域、社会与文化等部份之发展,以期创造互利与共赢的局面。

  二、海西发展思维 

  大陆对海西发展之战略思维,本文基本采用戴肇洋提出之观点,整理如下: 

  (1)区域经济转型之战略思维 

  利用两岸生产、贸易网络构筑,形成两岸、东南沿海、海西与台湾建构三层重迭经济空间。亦即由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结节化”的区域型经济区,向“网络化”之整合型经济圈转型,促进海西经济区快速成长,将台海两岸整合为一个整体经济的单元以作为台海两岸经济一体化之先行先试区,也就是所谓海峡经济圈。另一方面,则是配合海西经济区发展,使得大陆沿海地区构筑一条完整且具有不同产业特色序列,俾以东协加一、东协加三整合完成之后,成为亚太经济区域走廊最重要的地带,进而在台海两岸经济一体化下,成为整个亚太区域经济中心。 

  (2)两岸经济整合之战略思维 

  利用海西区发展定位为台闽产业分工合作提供平台,藉由优惠措施吸引台资企业带给海西区整体发展,同时也让台资企业与陆资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关系中,间接带动台湾产业发展。此外,亦而透过区域产业发展定卫,利用台湾产业资源协助其推动区域整体发展,例如:珠三角(传统加工产业及电子电器产业)、长三角(高科技知识产业、金融服务产业)、渤海湾(信息科技产业、高新科技产业),特别规划电子信息、机械、石化作为海西区种底发展产业项目。亦即藉由两岸扩大合作交流,展开台商赴陆投资新一波高峰,建立海西区成为海峡经济圈的制造基地,同时亦可更进一步提升海峡经济圈之产业结构。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