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在厦门召开。福建省委党校闽台关系研究中心讲师,社会学博士严志兰14日在华广网刊文表示,“投洽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区域合作特别是两岸合作更加深入,对台特色鲜明,平台作用凸显。
全文内容如下:
2011年9月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召开。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最早发端于1987年在厦门开幕的“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会”。1997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后,其国际和地区影响力逐年增强,第一届有52个国家和地区,6200位境外客商与会,合同利用外资62.19亿美元,到今年已经有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118名境外人士参会, 5天里共签约214.5亿美元,利用外资173.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千亿元)。“投洽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区域合作特别是两岸合作更加深入,对台特色鲜明,平台作用凸显。
据相关部门介绍,在历届的“投洽会”当中,台商占全部客商的1/4乃至1/3,而本届的“投洽会”台湾地区参会客商数达4016人,居境外客商数首位。在展览展示方面,举办了“第七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和“闽台特色乡镇交流展示”,此外,第三届中国国际地产投资交易会也将专设台湾展区,并举办台湾馆开馆仪式;在论坛研讨方面,举办第六届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论坛和海峡金融投资论坛;在项目对接方面,举办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台资企业投资项目对接会和台企农业投资项目对接会等活动;在文化交流方面,继续举办海峡两岸(厦门思明)亲情联谊会等活动,架起两岸经贸文化合作的桥梁。“投洽会”开幕的第二天,广东省分团(不含深圳)就和台湾签订贸易项目,出口台湾其他小五金195万美元,集成电路86万美元,合计281万美元。
近年来“投洽会”对台特色日益彰显的原因何在?
由于“投洽会”举办方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闽台特殊的“五缘关系”,“投洽会”事实上已经成为交流合作,互利双赢的两岸关系得以实现的优质平台和载体。两岸持续稳定的和平发展关系,如火如荼的海西建设更是为两岸交流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特别是今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海西发展战略从一个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投洽会”交流合作平台层次的提升,功能的健全及影响力的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国家政策后盾,也为“投洽会”上两岸合作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第七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为例,作为与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旅游盛会,该博览会不仅创出了“海峡旅游”的品牌,在海内外,特别是台港澳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年更是借助海西建设和陆客赴台自由行开通的东风,实现加盟“9?8”,与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整体联办、同期同馆举行、独立招商招展,台湾参展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吸引了来自台北、台中、台南等等地区的旅游界和台湾航空界、新闻界、旅游教育界、农业休闲协会、温泉协会、美食交流协会的各界嘉宾。
展望“投洽会”未来发展,其发展前景相当可期。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是“投洽会”能够广泛吸引海内外客商,充分展现中国经济活力和国际形象的重要基础。由于“投洽会”的地域特色,“投洽会”如果能够顺应两岸关系发展的节奏,更加积极、主动地担负起两岸交流平台、载体的角色,比如,如何在后ECFA时代,借助“投洽会”的作用提升两岸经贸交流层次和水平,这对于“投洽会”的发展前景及功能拓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