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媒:蓝绿政客应抛开内斗硝烟 关注民生

2008年11月27日 09:52:00  来源:
字号:    

   《我们三个》,是台北市劳工局委托导演侯孝贤监制的一部劳工纪录片。

  在和平东路一堵老墙下,罗茂盛守着兼代步的摩托行动咖啡车,扶着左腿的义肢,一站就是十二小时。这是他全部的生计,为养活青光眼的妻子和弱视的儿子,他做过管理员、卖过彩券,最后摸索出卖咖啡这条路。靠着客人半赞助式的爱心,罗茂盛熬过了挫折的日子,但他每天还在思考:未来的路要怎么继续走下去?

  这是《我们三个》的故事梗概。台湾《联合报》今日社论指出,一家三口都是身障,却希望有尊严地维持自己的生活,罗茂盛一家没有抱怨命运,也不质疑当局或社会不公,只是不断地摸索尝试、互相扶持。《我们三个》其实不只是罗茂盛一家的故事,也是台湾许多劳动者的人生纪实;虽没有《海角七号》的趣味和浪漫,这部半小时的纪录片却值得一看,特别对那些忘记人间真相的政治人而言。

  社论说,当金融海啸狂袭全球,当台湾经济陷入景气严冬,当司法正在侦办几亿、几十亿新台币的贪渎案件之际,朝野政客却还在为要不要“挺扁”、要不要发消费券作无谓的叫骂,在野党一再发动群众向“司法”示威。大环境氛围的呛辣,对照这个路边咖啡摊静默的生活挣扎,更显荒谬而讽刺。过去八年在惨烈的蓝绿对峙下,台湾在政治上不仅彻底失去了凝聚共识的能力,即连非关政治的经济议题也失去理性讨论的空间,这是台湾最可悲的堕落。如果连消费券这种紧急救命措施都遭刻意延宕,政治人物眼里还会有市井小民的生活苦难吗?

  事实如此,台湾的政治不仅越来越和社会脱节,甚至可以说政治解决人民及社会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弱。过去十年,政治人物忙着修宪、忙着谈改革、忙着政党恶斗、忙着建构“台湾国”论述,消耗掉台湾绝大部分的资源与精力,有血有肉的民生问题被摆到一旁。如今,国民党忙着挖贪补漏,民进党忙着反呛拉扯,政治只是一味发泄愤怒、激荡仇恨,留给民众的则是难以平愈的创伤。民主对人民的意义,为何会窄化及矮化到此一地步?

  社论还表示,当越来越多人必须关掉电视,避免被丑陋的政治景象扰乱心情,人们看完《我们三个》这部纪录片,可能会有喉咙被卡住的感觉。罗茂盛思考未来的方式很特别,他独自到海边,借着海风的清冷和海浪的冲刷,来整理自己的思绪。大浪不时打得他踉跄跌坐,有时甚至打掉他的义肢,罗茂盛必须奋起单腿,在千钧一发中向海浪夺回自己的义肢。我们不知道罗茂盛从险恶的海浪看到什么出路,但那些掌握有偌大公权力和公资源的人应该问问:自己给了这样的人什么机会?

  台湾经济今年下半年已进入负成长,明年将更恶化,随着企业裁员和关厂潮,岛内到年底将有五十万人失去工作。不必走到那一刻,我们已可预见未来的景象;到了那种时候,别说是身障的劳工,优秀的白领阶级一样将同遭其殃。届时,罗茂盛的咖啡摊还撑不撑得下去?支持他的顾客还会不会继续出现?这也许不是罗茂盛能回答的问题,却是主政者该扪心自问的课题。

  罗茂盛夜里在家中自行烘焙咖啡豆,对各国咖啡品类的脾性皆能娓娓道来;谁能想象,一位独腿人如此用心经营他简单的咖啡摊?就像他的独子,须藉放大镜将右眼紧贴在书页上才能阅读,也只是寄望不断参加考试取得就业机会。在经济的退潮时分,罗茂盛一家的坚毅和无怨,除了提醒所有劳动者不要灰心丧志,也提醒台湾朝野政党应抛开务虚的政治硝烟,回到关注人民真实生活的主轴来。

  社论指出,他们三个,在困境中不离不弃,共同维护一个家庭的生存和希望。而台湾,这个被族群和政治歧见撕裂的家庭,有没有办法克服大衰退及大萧条,端视它有没有摆脱内耗的能力。切记,政治的沉沦皆由于政客心中只有敌我,只有“我们”和“你们”,却忘了还有老百姓“他们”。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