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围城呛陈”发生“一一○六”暴力流血冲突,各方对党主席蔡英文问责纷至沓来,蔡英文不得不于日前表示,民进党未来“议会”路线将与街头路线齐头并进,并以“议会”路线优先,希望透过体制内的“议会”路线和执政党进行攻防。台湾《中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蔡英文所谓“议会”路线优于街头路线,会不会成为民进党未来主流路线,值得密切观察。
社论说,民进党靠街头运动起家,执政期间仍然招式用老乐此不疲,诸如“百万人牵手护台湾”、“牵手护台湾,加入联合国”、“百万击掌逆转胜大游行”等,人数动辄数十万,今年五月政党轮替后,短短半年之间,即发动三次大游行,次数频繁,历年罕见。民进党现阶段更热中群众运动,原因不外以下数端:
一、近三年来,县市长、“立委”、“总统”三次大选,民进党连番惨败,士气低迷,希望借游行激发热情,把失去的支持群众找回来。
二、民进党在“立院”居于少数,无法与国民党抗衡,因此转移阵地走上街头,企图以民粹形成压力,迫使国民党在“国会”让步。
三、除陈水扁“贪腐一家”外,不少绿营要角也弊案缠身,民进党贪腐形象逐渐定型,乃企图藉群众抗争把司法案件扭曲为政治迫害,使其得以脱困。
四、绿营群众往往崇拜敢冲够勇的政治人物,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政客,视群众运动为“出头天”快捷方式,不惜在街头带头闹事。
五、民进党再次在野之后,具有政策辩论能力的人才大都落选,无法在问政上与国民党竞争,唯有在街头比狠才能胜出。
社论指出,群众运动固然是在野党抗衡执政党的利器,但群众上街头后经常脱序失控,特别是对峙升高时很容易发生暴力事件。这次“围城”造成一百四十九名警察受伤,受到波及的群众难以胜数,社会秩序更遭致严重破坏;何况,当前台湾经济景况不佳,密集游行必然提高政治风险,致使内外投资意愿降低,不但股市遭殃,经济发展也会受挫。再者,政党竞争应比政策而不是比狠劲,当年“党外”在“立院”不过区区数席,却可以小搏大,迫使国民党在诸多议题上让步,目前民进党是最大的在野党,何以不敢在“议会”和国民党竞争?
社论进一步指出,民进党并非没有在体制内竞争的空间,蔡英文却宣称,“现在的选制,造成超过四成民意支持的民进党,仅在‘国会’拥有四分之一席次”,殊不知此种选制,正是民进党当初极力推动的,岂可因席次减少,归咎于选制不公?此外,蔡英文认为,“现行‘立院’规章让少数政党无法有意义的行使‘国会’监督”,但这些规章,又有哪项不是民进党支持通过的?何以民进党席次占多数时,这些都不是问题?一旦席次减少,就认为监督制衡力量无法发挥。
社论最后表示,代议政治是民主政治普遍被实行的模式,朝野政策见解分歧,应该在“议会”中辩论,站上街头在体制外冲撞,毕竟不是常态,一旦发生暴力流血冲突,无论执政党或在野党都是输家。因此,蔡英文必须以此次“围城”事件为教训,把民进党从街头拉回“国会”,消弭街头暴力冲突,以对话取代对抗;唯其如此,台湾的民主政治才能正常发展。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