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辅英科大教授苏嘉宏9日在中评社撰文说,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日前来台访问,从机场到台北市几处陈云林下榻、受到宴请的饭店附近街头开始聚集政治性的人潮,以及控制现场的警力,熟悉台湾政情的人士都可以轻易察觉,这些抗议陈云林的现场中有几个潜规则:
文章指出,第一,媒体之前的拼搏版面戏剧性政治动作:虽然不能否认真的有一些人是朴素地怀抱着自己深信的政治理想而前来的,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县市长、县市议员的民进党党内初选提名作业,在野党从政人士积极在媒体之前,拼搏版面的戏剧性政治动作是提高知名度的有效方法之一,没有媒体在场,单单只是跟警察角力追逐根本就是白费力气,偏偏台湾新闻自由,电子媒体、平面媒体不计其数,在收视率的激烈竞争体制下,干巴巴的画面或照片非常无趣,所以一些有意识、无意识的大动作临时演员就会受到媒体工作者的青睐,而他们深知“要拼才会赢”的道理,身体力行之余通常也会成功占据了极大篇幅的版面和时段。
第二,不同选举制度下吸纳选票功能性需求也不同:台湾目前的选举制度在“中央”与地方两个层次上并不相同,刚刚选过的“立法委员”和明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两者都算是“单一选区(小选区)”,也就是选区中只有一个人能当选所有竞争的公职,为了能够脱颖而出就必须让自己的选票横跨更大范围的政治光谱,尽量予以极大化,意思就是说不能太过偏激,必须调降自己的意思型态色彩,让更多选民能够认同。但是,县市议员选举则是“多数选区(大选区)”,一个选区可以同时当选多数名额的公职人员,候选人只要能旗帜鲜明地集中号召散落在选区中各个角落的特定群体选民之选票即可,不必有太多顾虑。因此,这一次抗议陈云林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民进党地方议会的议员、前议员或是有心参选的人,这一条潜规则外,当然也还有时间上县市议员选举在即的因素在内。
第三,文章认为是台湾南北选民投票习性不同:前述地方议员的情况当然也会拉动“立法委员”这群“中央级”的民意代表,根据台湾南北选民投票习性考量,民进党籍的中北部“立法委员”大多只是依旧选择在“立法院”中进行抗争,相对于他们的低调,南部县市选出来的“立委”则必须因应南部支持者的重咸口味,而高调地出来抛头露面。又一方面考量带头群众运动的司法风险极高,万一出事被判刑并褫夺公权,还会丧失“立委”资格,不得不慎。所以,几个民进党籍的女性“立委”只好只身前往陈云林用餐之处现身,很明显地也都不敢在街头上抢当霸王,藉着一些主题诉求不清不楚的动作来向部分支持者略做交代,但也不至于让其他部分的支持者感到倒胃口。说到头,选民的支持与否还是制约民意代表最有力的机制,大陆应该深思“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不能是一句空话,只要能为人民做出实事,在这次会谈签订的四项协议的基础上共创双赢,台湾人民会以民主的程序决定该走的路!
第四,民进党“街头运动路线”与“在野准执政路线”的抉择:台湾的民主政治不能免于走上政党政治的道路,而通常实践的结果,所谓的政党政治其实还是两党政治,台湾的政治现实是不仅需要国民党,同时也需要民进党,相互制衡。第一次和第二次政党轮替,执政党都必须清洗前朝的败类向自己的支持者交代,将来还会是如此反覆!现任民进党党主席蔡英文坚定地走“温和切割陈水扁”的路线,因为这样子政治代价最轻;当然,她也清楚民进党已经不是当年的“街头运动”者,现在必须时刻为执政而准备,也就是要有“在野准执政”的信念才能翻身,民进党在她的领导下,正面临着“街头运动路线”与“在野准执政路线”的抉择,但是看来蔡英文颇能冷静自持,不会迷失在“街头运动路线”的喧嚣中。
文章说,媒体之前的拼搏版面戏剧性政治动作热闹了台北街头,陈云林以“我听到了”这种软性的语言予以回应,好风度才能保证第二次“陈江会”的好成绩,这一点陈云林表现极佳。台湾因为不同选举制度下吸纳选票功能性需求不同、台湾南北选民投票习性也不同之故,民进党一些人现在走“街头运动路线”的固然声势高昂,但懂得温和切割陈水扁的蔡英文主席,至今看来还能抉择继续在“在野准执政路线”上领导和努力。抗议陈云林背后的潜规则有些是制度面的,有些是社会面的,其实对岸也有一些结构性的难题,但是唯有增加理解互信、解放思想,两岸和平发展才有更好的远景。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