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全额存保的负面效应严重当局绝不可坐视

2008年10月09日 13:53:00  来源:
字号:    

  “行政院长”刘兆玄宣示,自即日起当局将保障民众在所有银行存款安全,但保费不变。稍早,“金管会”才宣布保额由150万倍增至300万,台湾《工商时报》社论认为,台当局行政部门此一政策前后不一,有上下沟通不良之嫌,同时也显示台湾已成为“不收保费的保险公司”,是不折不扣的冤大头,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剧增,银行有更强大诱因胡搞,反正有当局在后面收烂摊子。因此,全额存保须明订截止期限,不能一延再延。

  社论说,综观“政院”决策,主因是岛内民间银行存款快速流失,而公营银行钱满为患。另近日各国股灾持续扩大,金融股跌幅特别重,存款人非常忧心银行踩雷、倒闭,可能挤兑自保。因此各国纷纷提高存保保额上限,形成比价效应。例如美国宣布由10万美元增至25万美元。另有如爱尔兰宣布全额存保,立即对邻国英国形成压力,可能会导致英国民众把钱存入爱尔兰银行或其英国分支机构。其后,希腊、德国、丹麦、瑞典、奥地利也跟进全额理赔,另欧盟存保保额亦由2万5千欧元增为5万欧元,以支持陷入困境银行。

  各国前述作法可说“利弊参半”。好的一面是各国当局充分体认目前国际金融局势险峻,因此必须进行跨国金融政策协调(policy coordination),透过七大工业国(G7)或欧盟等组织协调一致行动,避免因政策方向不一,效果抵销。另外,各国央行也纷纷同步大举释金,增加银行流动性。未来还会进一步降息,例如中国大陆及台湾已调降存款准备率及“央行”利率,澳洲甚至一次降息四码,美国联准会及欧洲央行估计也会跟进降息。而这些强有力的官方行动,应可避免类似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重演。

  社论预料,明年起金融恐慌会逐步平息,银行恢复中介资金功能,这对民间投资、消费意愿回升,制造业恢复活力,乃至股市、房地产止跌复苏,至为重要。

  但从坏的一面来看,各国当局的救市行动,明显违反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美欧有很多救援案例,形同采取国有化措施。包括美国当局金援AIG,出资协助摩根大通接手贝尔斯登,英国当局接手北岩、B&B及HBOS银行,荷比卢三国接手富通银行,德国接手第四大银行HYPO不动产,冰岛当局接管前数大银行。如果金融风暴后经济衰退再持续一年以上,房地产价格必然再挫跌,果尔各国当局前述救市纾困措施,会形成很大亏损,造成当局财政及纳税人沉重负担,甚至会拖垮国库及国家。以冰岛为例,据报导该国人口仅31万人,近年努力发展境外金融业务,成果不凡。该国GDP约140亿欧元,而银行业资产总值高达GDP的九倍,由于扩充失当,该国当局被迫接手前数大银行,须向俄罗斯紧急求贷40亿欧元,造成货币重贬及物价猛升,可能十年都难翻身。而且各国有钱的银行家及待遇优渥的经理人,“玩钱”闯了大祸,竟要纳税人及升斗小民共同承担,非常不公平。

  综上所述,社论指出,金融业因财务杠杆大,代理成本极高,不肖业者常可混水摸鱼。繁荣时虽创造就业机会及部分税收,但也拉大贫富差距。这些金融玩家闯下大祸之后,股东固然血本无归,而且要当局接手纾困,金额达天文数字,道德风险急遽升高。台湾新当局上任前后,一心一意想要发展台湾成亚太金融中心,大幅增加上市公司家,这次全球金融风暴正是一个反面教材,主事者不能只见其利,却漠视反复发生的灾难性后果。台湾金融如果发展的好,可成另一个新加坡;发展不好将陷入今日冰岛困境。另外,该报一再发表社论,要求当局依金融业风险,大幅调升存保费率,充实存保理赔基金,经此惨痛教训,当局绝不能视而不见,让后段班银行坐享“不收保费的保险”。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