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台湾《联合报》发表社论说,从台湾“立法院”近数月的表现来看,“立委”减半不是解决台湾政坛乱象的良方,答案已经非常清楚了。从前不久总质询的争相作秀,到要求在两岸协商中插上一脚,到朝野竞提退税增薪的钱坑法案,乃至对“考监委”审查的大放狠话,台湾“立委”之不甘寂寞,岛内民众有目共睹;他们的专业水平,更让民众摇头。新“立法院”五个月的表现教民众痛心疾首。
新“立法院”没有新形象。问题的症结,在“立委”对自身职权的错误认知和专业素养的不足;许多“立委”几将问政焦点全部集中在质询,“立法院”更重要的职权如“立法权”、“预算审查权”,反被抛在脑后。而“立委”为了争取便宜的曝光机会,只能跟随新闻热点炒作短线议题,其手法往往不外激情、羞辱、骂街、爆粗口等非理性方式。作秀、闹场式的质询手法,不仅大量制造了政治的污染烟尘,也徒然引起民众的厌恶及反感,这亦是“立法院”始终无法洗刷“乱源”污名的原因。
社论说,重回在野却方向不清的民进党,在“立法院”采取强力杯葛战术,在这样失序的政治互动中,政党政治经常处于失灵的状态;朝野“立委”在纪律及凝聚力的表现,差异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即使在陈水扁弊案频爆之际,民进党“立委”也没有人对他口出恶言;即使扁当局表现再离谱,民进党“立委”也一律曲意回护。这种拥党徇私的态度,当然违背公众对“立委”职权的托付。
社论说,短期而言,要改善台湾“立法”与行政部门的互动,减少台当局施政阻力,马英九既顾虑“党政不分”之讥,不愿透过国民党的系统来指挥“立法院”党团;但他仍须提出其它可行的政治途径,让“立委”能与闻并了解行政决策的理念,始能让一群无头苍蝇般的“立委”降低对行政部门的莫名敌意。
就长期而言,台湾“立法院”想要成为真正的决策重镇,“立委”必须戒掉到处抢镜头、出风头、乱发言的癖好,潜心经营自己的政治舞台,落实法案及预算审查的职能,提高质询的专业和气度,才是赢得社会尊重之道。试想,“立法院”被讥为“行政院立法局”,其根本原因,不就是“立委”抛弃了本职吗?如果继续耽溺于廉价的谩骂质询,朝野攻伐,以羞辱或护航行政官员为能事,别说台湾政治难有起色,“立法院”更将永远追求不到让人尊重的位置。
社论最后说,如果“立法院”再不自我提升,它的政治聚光效应可能一日不如一日;民众看厌了日复一日重复演出狗咬狗的老剧本,必将倒尽味口,反正就是乌漆墨黑一团乱嘛!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