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今天刊载社论说,刘兆玄“内阁”首波人事发表,闭起眼睛也知评价如何。质疑者一定说,“旧瓶旧酒”、“了无新意”、“老人内阁”等等;支持者则会说,“稳健比新奇重要”、“酒愈陈愈香”、“老马识途”、“马上上路”云云。
然而,如今“内阁”首波名单已经公布,无论是祝福者或诅咒者,一切都要等待“新阁”实际运作后始能就其政绩表现再作定论。
社论指出,“新阁”的特质是“稳健”,缺陷是不够“新奇”。新当局的人事布局,也许可从马英九提名萧万长为“副总统”搭档谈起。看见萧万长,想到吕秀莲。萧近日表现活跃,被称作“半个总统/半个阁揆”,甚至已有是否僭越的质疑;吕秀莲则被“备位元首”四字压在五指山下,作了八年的“深宫怨妇”。再将刘兆玄与扁当局六位“阁揆”比较,唐飞是因扁的“政治操作”所需而出任“阁揆”,接下来的张、游、谢、苏、张,则亦无一不是以“政治操作”见长。再看海基会的江丙坤,也可与张俊雄及洪奇昌比较。至于“经济部长”尹启铭,亦与宗才怡、黄营杉不属同一类型。除此,扁当局更常有“正首长”为“虚”,“副首长”为“实”的两手操作。今昔对比,马当局的首波人事,似以“实/稳”为标尺,扁当局则较多“虚/奇”的布局。
萧万长比吕秀莲“稳健” ,宗才怡比尹启铭“新奇”。刘“内阁”名单既无令人眼睛一亮的“新奇”可言,就绝对不可在未来政务表现的“稳健”上令人失望。换句话说:刘“内阁”虽不是新面孔,但必须有新思维。
社论说,看“新阁”名单,确实令人有时光倒流的感觉。刘“内阁”的主干皆曾在李登辉当局任职,或谓其实这些人皆应共同承担八年前“失去政权”的“共业”;不过,一般认为,当年国民党的精英,是被李登辉“黑金毁宪”及错谬的两岸政策所误。如今,穿越八年的沧桑变化,几乎同样的一批面孔,经历失败下野的锤炼后,能否在新的领导及新的思维中,带领台湾新生再起,已是马当局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
李登辉毁了国民党一代精英,也使台湾创巨痛深;如今,马英九在八年后从废墟中寻找堪用之材,看看能否重建一代精英的尊荣,进而挽救台湾于危境险地。世人将可从这一历史吊诡中共同见证:不一样的领导与思维,带领同样面孔的官员,能否出现治乱成败截然不同的执政表现?
观察马英九过去的人事运作,其实也是不拘一格,可谓是“奇正互用”。叶金川、欧晋德、白秀雄等,可谓正着;而金溥聪、龙应台、郑村棋等,则是奇招。但是,此次刘“内阁”的结构,却似有“宁正勿奇”的思维;以“财经小内阁”为核心主体(昨日发布的两名政务委员亦皆是财经背景),这是“正”的考虑;然后始在“法务部长”王清峰、“劳委会主委”王如玄等员额上设法晕染一些“奇”的色彩,但这也成为昨日名单中较滋议论的部分。“新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形格势禁所以“求稳健”,筹码不足所以“无新奇”。
常闻“国民党人才济济”,但如今“新阁”组建过程所呈现的却是“青黄不接”。昨日发布的首波名单中,“财政部长”、“国防部长”、“陆委会主委”等皆尚虚悬,尤其众所瞩目的“教育部长”亦未出炉。百政待举,良才难觅;闻鼙鼓而思良将,这或许正是马萧刘当局现今的感慨吧。
社论表示,马当局面对的是一个要将台湾起死回生的艰巨工程,无人预知昨日发布的团队能否膺此重任。过去十余年,自李登辉末期至陈水扁八年,整个执政当局几乎沦为政争工具及选举机器,非但“国政”失败,也断送了两党整代的政治菁英;现在,我们不想对“内阁”名单的个别人选品头论足,但对“新阁”标榜的“廉能、专业,新团队;永续、均富,新台湾”寄以期待。
[责任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