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联合报:马英九“迁府”传闻引人困惑忧虑

2008年04月21日 09:25:00  来源:
字号:    

  也许只是“请益之旅”冒出的一个话题而已,竟然变成“新‘总统’马英九考虑将‘总统府’搬到关渡”的大新闻。

  台湾《联合报》社论说,无论从政治层次、实务层次,及技术层次言,马英九在此时此际闹出这种新闻,皆是一个令人困惑及忧虑的征兆。

 

  先谈技术层次。这是一个极耸动亦极具争议性的议题,做为“请益之旅”的即兴话题也就罢了,但若任其传为公开的消息,且似透露出“马总统也有迁府之意”的讯息,却是毫无政治警觉,可谓十分拙劣的沟通管理。此处绝非主张新闻管制,但身为“总统”理应知道“即兴闲聊”与“公开议题”的分际;亦有责任使其“请益”对象明白此种分际。

  再谈政治层次。在台湾这个“正名制宪”闹得沸沸扬扬的社会中,领导人对于“建构/解构”的分际应当极为慎重。因此,马英九必须思考:“总统府”这座建筑与其精神象征,应属“建构”或“解构”的题材?据称,马英九考虑迁“府”的原因之一是,“总统府”曾是“总督府”;但是,毕竟这座历史建筑也有“生命”,“总督府”早已“转化/蜕变”为“总统府”。尤其经历了“二次政党轮替”,这座“总统府”的精神资产更形丰富,其政治意义亦更形巩固。动辄数十万人民聚集在“总统府”前,叫李登辉认错,叫陈水扁下台;这座即将经历六位“总统”驻守的“总统府”,难道还有“总督府”的阴影?也就是说,现今“总统府”的精神内容,已是朝“建构”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向“解构”的方向发展。

  “建构/解构”皆可区分为“土木/精神”两个范畴;“土木”的“建构/解构”是一回事,“精神”的“建构/解构”又是另一回事。“解构”容易,“建构”难。至于迁至关渡的新“总统府”,土木建构固非容易,而其精神建构必定将是一个更大的新难题。请问马英九:面对现今的“总统府”,你觉得应采“建构”或“解构”的方向思考?

  社论认为,马英九尚未正式就任,却使“迁府关渡”成为新闻话题,这不啻是自己将“总统府”的地位,在“土木/精神”两种层次,皆朝“解构”方向引导;因此,就政治层次的社会效应言,形同还未上台就拆自己的台,这不能只是视为轻忽,而是不智。何况,既可“迁府”,何不“迁都”?

  再说实务层次。篇幅所限,只谈“空间解严”一个角度。现今的“总统府”四周不及一百公尺即是公共车道;其实,若就“空间”关系言,举世“总统府”级建筑的“亲民性”恐怕难出其右。未来若迁“府”关渡,其周边“限制”亦应更甚于此。若谓“总统府”内部空间的机能较差,可考虑将旁边的法院或银行迁移,并入使用,即可调整;中山南路自“教育部”、“立法院”、“监察院”、“行政院”一带也可重新规划利用。至于臃肿的台北市若亦须以“空间解严”来提供新的可能性,目标则应放在思考松山机场、空军总部、海军总部等的迁移。如今若主张只是将“总统府”里的人搬走,而将“总统府”的建筑主体保留(届时无人敢拆掉这座“古迹”吧!),将之改成博物馆等用途,这就算是“空间解严”了吗?因此,就“空间解严”的实务面言,只是叫“总统”到关渡上班,却留下那座建筑,恐怕是文不对题吧?

  何况,“迁府”的话题掀起以后,连有些专家都大谈五行风水;原本“去殖民化”、“空间解严”的正大理由,撒上了风水的味精,已使严肃的辩论走味变调。至于“迁府”必将投入的巨大金钱及牵涉的连动影响,此处已无篇幅讨论。

  回过头来,迁“府”最主要的理由应是“去殖民化”;但有多少人认为这个“总统府”仍然是“总督府”?而台湾能将“总督府”用做“总统府”,此一事实,岂非正是无人可以否定的“去殖民化”?这座“总统府”,将有第六位“总统”在此宣示就职,且经李登辉及陈水扁两名“总统”被府前广场的民众赶下台,难道这些上台、下台的皆不是“总统”,而是总督?

  社论最后问到,陈水扁将中正纪念堂换了一个匾,他在“解构/建构”什么?马英九若思考迁“府”关渡,他又在“建构/解构”什么?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